用药三个月,肿瘤缩小了一半,这类胆管癌患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刘千很多人可能听说过肝癌、胰腺癌,但对于胆管癌却十分陌生,这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肝脏肿瘤,占所有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10%至20%。“胆管癌是一种起病比较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发现就已经是晚期了。”日前,树兰(杭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牟海波主任医师接受采访时指出,胆管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9%,临床治疗非常有限,早期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而中晚期患者主要以化疗为主。鉴于该疾病的严重性、高效疗法的缺失,为胆管癌患者提供创新疗法显得尤为重要。不过,近年来,随着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许多与胆管癌相关的基因突变被发现,越来越多的靶向药应用于胆管癌治疗,为延长患者生存期带来了新希望。来源:视觉中国“国外有一组病人经基因测序显示,约14%至17%的胆管癌患者存在FGFR2基因异常。”牟海波主任解释,FGFR的激活融合、重排、易位和基因扩增与各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FGFR2突变是胆管癌患者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年5月,FGFR1-3选择性抑制剂英菲格拉替尼,全球首次通过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有FGFR2融合或其他重排的先前治疗过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年12月,50多岁的江苏患者张女士(化名),在海南乐城先医院(树兰(杭州)医院负责运营管理),顺利服用了英菲格拉替尼,这是该药在国内首次临床应用,也是在北美区域以外开出的首个处方。五年前,医院确诊胆管癌晚期时的状况就不太乐观——巨大肿瘤伴随腹腔淋巴结肿大,手术难度非常高。当时,她异常绝望,寻遍了江苏、上海的名医,医院都表示不能手术了。最后,她辗转找到我国著名的肝胆胰外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教授。来源:视觉中国幸运的是,郑树森院士为其手术后,肿瘤切得“干净”,张女士的生命得以延续。但是,过了两年生存期,张女士体内肿瘤就出现了“肺转移”,牟海波主任团队又通过化疗,免疫等方式控制了一年半左右,去年,肿瘤又有进展,基因测序后发现,携带FGFR2基因融合,恰好英菲格拉替尼获批,不用去国外治疗,医院用上了“救命药”。“这位患者在此前的治疗已经用了4、5种药了,再引入新药,可能效果会受影响。”去年,郑树森院士团队骨干成员、牟海波主任医师直言他的顾虑。没想到幸运再次降临,张女士在用药三个月后,肿瘤缩小了50%以上。本月,她再来复诊时,牟海波主任夸她状态恢复得很好。“患者告诉我,从确诊后到现在5年,命好像就是捡来的,这次再复发,她本来已经绝望了,多亏了国家的优惠政策,开设了乐城国际医疗先行区,患者不用出国治疗,这么短时间内就用上了国际创新药物,延续生命。”牟海波感慨地说。据悉,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赋予先行区特许药械政策,允许先行区进口、使用已经在部分国家获批但尚未在国内获批的新药,以此加速患者和医生对临床急需药物的可及性。记者还了解到,联拓生物拥有英菲格拉替尼在国内的商业化权利,未来这款药物还有胃癌适应症的试验正在进行。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文章: 疯狂的肿瘤,术后4年3次复发医生说 下一篇文章: 疯狂的肿瘤,术后4年3次复发医生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yy/1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