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捣蛋基因那些事儿ROS1抑制剂雄起
前几期介绍了ALK突变基因,这期聊聊ALK突变基因的亲戚——ROS1突变。ROS1基因重排发生率约占NSCLC的1%~2%,和ALK突变一样,好发人群通常为年轻、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
01
啥叫ROS1
ROS1全称c-ros癌基因1,是一种原癌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系中高度表达,ROS1属于酪氨酸激酶胰岛素受体的的家族成员之一。其所编码的蛋白为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I型膜内蛋白,可作为生长因子或分化因子的受体。最初是于年在鸟肉瘤病毒(UR2)发现的具有独特致癌作用的基因序列。年科学家首次在NSCLC中发现ROS1基因重排,并在卵巢癌、胃癌、大肠癌等恶性肿瘤中也同样观察到该靶点基因融合现象。
02
跟ALK的关系
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在酪氨酸激酶区ROS1与ALK有49%的同源性,而二者激酶催化区的ATP结合位点同源性高达77%,基于此特征,关于ALK-TKI抑制剂克唑替尼在ROS1突变基因患者中疗效研究随之展开。
03
克唑替尼——首款ROS1-TKI抑制剂
年,Bergethon等最先成功报道了一例31岁男性ROS1重排的NSCLC患者,接受ALK激酶抑制剂克唑替尼治疗成功的病例。
PROFILE研究首次证明克唑替尼单药在ROS1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欧洲肺癌大会(ELCC),TonyMok教授汇报了PROFILEROS1队列的总生存(OS)和最新安全性分析结果。年10月至年6月,研究入组了53例ROS1重排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大部分已经接受了≥1线治疗。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中位随访62.6个月的结果显示,患者的中位OS达51.4个月(95%CI:29.3-未达到),1年和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和51%。
为了解克唑替尼针对ROS1亚洲人群患者疗效,OO-研究给出肯定答案。基于OO-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目前ROS1融合基因阳性IV期NSCLC一线治疗I级推荐应用克唑替尼。克唑替尼治疗ROSI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的PFS15.9个月,ORR71.7%,安全性数据与既往ALK融合患者的数据相一致,NMPA已于年9月批准克唑替尼用于ROS1融合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
04
恩曲替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除了老牌抑制剂克唑替尼,后起之秀如恩曲替尼、劳拉替尼、瑞波替尼(repotrectinib)等在I期或II期研究中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其中,恩曲替尼在ROS1阳性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STARTRK-2、STARTRK-1和ALKA--三项研究的汇总结果显示,在53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OSI阳性NSCLC患者中,BICR评估的恩曲替尼治疗后ORR77.0%,中位PFS19.0个月,中位DoR24.6个月;颅内客观反应率55.0%。年FDA已批准恩曲替尼用于ROS1融合基因临床使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国内尚未上市。期待恩曲替尼上市后能带来更多真实世界研究数据。
05
劳拉替尼——锦上添花
劳拉替尼为ALK和ROS1双靶点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一代相比,劳拉替尼具有较高的CNS穿透能力,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脑转移患者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药获批的一项关键临床试验中,纳入ROS1阳性NSCLC患者12例,6例(50%)PR,2例(17%)SD,ORR为5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PFS为7个月。在该临床试验中共5例患者有颅内可测量病灶,3例有颅内的客观反应(60%)包括2例先前克唑替尼治疗无效的患者。另外,劳拉替尼安全性较好,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胆固醇血症(72%),高甘油三酯血症(39%),水肿(39%)和周围神经病变(39%)。年9月,《lungcancer》发表了一项劳拉替尼治疗ALK/ROS1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回顾性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中位DoT为18.1±2.5个月,mOS为90.3±24.4个月;颅外VS颅内反应率为62%VS67%;疾病控制率为92%VS78%。劳拉替尼对ALK/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颅外/颅内疗效显著。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观察到的mOS(90.3±24.4个月)同样创记录。
06
塞瑞替尼——后防选手
年ASCO上,Lim和其他韩国合作者在第二阶段试验中研究了塞瑞替尼的潜在作用,该试验招募了32名晚期和预先治疗的ROS1重排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发现,克唑替尼治疗的2例患者疗效评估均为PD,全部患者的PFS仅为9.3个月,而30例初治患者的PFS达到19.3个月。其中,8例患者存在无症状脑转移,颅内ORR和DCR分别为25%和63%。研究结论为塞瑞替尼在既往接受过多线化疗的ROS1重排NSCLC患者中表现出强效的临床活性。版NCCN指南推荐塞瑞替尼用于其他方案。
07
卡博替尼——广撒网,靶向药中的“海王”
卡博替尼是一种具有抗ROS1、MET、VEGFR2、Axl和RET等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除了肺癌,卡博替尼在甲状腺髓样癌、晚期肾细胞癌和肝细胞均有一定疗效。尽管该药可针对具有9个基因靶点,并覆盖了较多癌种,但卡博替尼不良反应较明显,相关不良反应较高的是疲劳(13%)、掌跖发红(10%)、腹泻(7%)、高血压(7%)和乏力(5%)。卡博替尼目前研究样本较少,仍需更多研究数据支持。
08
Repotrectinib——赶超前辈,黑马驾到
Repotrectinib为新一代ALK、ROS1和NTRK多靶点抑制剂,TRIDENT-1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价TKI初治和TKI耐药的ROS1+晚期NSCLC患者以及ROS1+、NTRK+或ALK+晚期患者人群治疗效果。在年ASCO大会上,研究者发表其最新数据结果。
截止年3月4日,共纳入33例ROS1阳性NSCLC患者,其中22例既往接受过ROS1靶向药治疗其中18例仅接受过1种靶向药治疗,11例先前从未接受过任何靶向药治疗。研究显示,在11例未接受过TKI治疗的ROS1阳性NSCLC患者中,Repotrectinib达到的总缓解率(ORR)为82%,而在用药剂量≥mg/d的患者中,ORR竟达到83%。与其他ROS1抑制剂的靶向一线ORR比较:克唑替尼)72%、赛瑞替尼62%、恩曲替尼77%、劳拉替尼62%,Repotrectinib的ORR遥遥领先,为82%。这表明有82%的患者接受治疗后肿瘤缩小至少30%。对于既往接受过一种ROS1抑制剂治疗的NSCLC患者,Lorlatinib的客观缓解率只有27%,而Repotrectinib竟可达到39%,是其1.44倍。所有患者ORR均高于55%。另外,在先前接受过一种靶向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脑转移患者,其中3例脑转移患者病灶客观缓解,有效率达75%。而在未接受过TKI治疗的患者中,有3位脑转移患者,3例患者的脑转移病灶全部客观缓解,有效率高达%!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多为1~2级,常见的不良反应事件为疲劳、腹泻、恶心、转氨酶升高等,但Repotrectinib的不良反应事件明显少于其他靶向药物。但要注意的是,服用Repotrectinib时发生呼吸困难的可能性要高于其他靶向药物。年11月20日,Repotrectinib获得CDE审批,用于携带ALK、ROS1或NTRK1-3重排的晚期实体瘤,期待在临床中带来更多的医学奇迹。
和ALK存在融合伴侣一样,ROS1也存在融合伴侣。目前已知的ROS15’端融合伴侣有超过55种。在中国人群中,90%的融合突变为3ROS1融合,最常见的融合伴侣包括CD74、SDC4、EZR和SLC34A2。其中与CD74最为常见。为探索ROS1融合伴侣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一项36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19例CD74融合的患者和17例非CD74融合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PFS分别为12.6个月和17.6个月(P=0.),两组的OS分别32.7个月和44.5个月(P=0.),而EUCROSS研究结论与此正好相反,在这项研究中,携带CD74融合突变的患者在数值上显示了更好的PFS,尽管无统计学意义,但两条曲线分开明显。此外,EUCROSS研究显示共突变基因的存在对患者疗效也有一定影响。在伴随的突变基因中,TP53最为常见,占28%,在同时具有TP53突变的患者中,PFS和OS都相比没有TP53突变更短。
09
关于ROS1耐药,未来该何去何从
在对克唑替尼耐药的6例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分析中显示,2例出现了GR的继发突变,1例出现了LM的继发突变,1例出现了PIK3CA的突变,2例未发现任何异常。靶向药物亘古不变的话题就是关于耐药后的治疗。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指出,对于ROS1阳性患者后线治疗方案推荐为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或者双铂化疗+局部治疗等。对于出现耐药患者应当积极对其基因检测,精准定位突变基因,谋求最佳靶向治疗方案。探索耐药机制及制定后续的解救方案,越来越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1]ZongCS,ChanJL,YangSK,etal.MutationsofRosdifferentiallyeffectingsignaltransductionpathwaysleadingtocellgrowthversustransformation[J].JBiolChem,,(3):-.
[2]BergethonK,ShawAT,OuSH,KatayamaR,etal.ROS1rearrangementsdefineauniquemolecularclassoflungcancers.JClinOncol;30:-70.
[3]PeledN,GillisR,KilickapS,etal.GLASS:GlobalLorlatinibforALK(+)andROS1(+)retrospectiveStudy:realworlddataofNSCLCpatients[J].LungCancer,,,48-54.
相关链接
○肺癌捣蛋基因那些事儿——EGFR突变之精准狙击
○肺癌捣蛋基因那些事儿——ALK抑制剂“四世同堂”
○肺癌捣蛋基因那些事儿——MET抑制剂闪亮登场
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yy/8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