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化疗所致的血小板降低CIT的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Thrombocytopenia,CIT):
是指化疗药物抑制骨髓巨核细胞分裂、分化和增殖,导致血小板增生低下,末梢血中血小板水平低于×10?9/L。通常发生于化疗后3至14天,最低点出现多在第14天,部分患者最低点发生于第8天,或21天以后。
前言: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在化疗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血小板降低,从而影响正常的化疗进程,严重的血小板降低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结直肠癌化疗所致的血小板降低的诊治。权威CIT科普,看这一篇就足够了。
中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
我国肠癌中以直肠癌居多(60-75%),80%的患者就诊时处于中晚期,5年整体生存率40%左右,60-70%的患者需要化疗。
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50-55岁,有年轻化趋势,比欧美提前12-18年。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超过60%的患者发病时年龄大于60岁。
沿海东部地区比内陆地区高发,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高,经济发达地区高发,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小城市。
病因
结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1、饮食习惯目前基本公认的是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2、遗传因素
此外,长期过量饮酒、吸烟以及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运动量过少,都直接导致大肠癌在年轻人中的高发。
肠癌患者诊疗流程
结直肠癌主要化疗药物
目前,我国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是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伊利替康,并以这些药物为基础,可以联合或不联合靶向药物,例如VEGF的贝伐单抗和EGFR的西妥昔单抗。
化疗方案常导致血小板减少
瘤种
例数
化疗方案
几线方案
CIT发生率
作者
转移结直肠癌
53
XELOX
一线治疗
2%(3-4度)
Makatsorisetal
进展期结直肠癌(亚洲人群)
XELOX
一线治疗
90%(1-4度)
JoanneChiuetal
进展期结直肠癌
FLOFIRL
一线治疗
15%(1-4度)
GiuseppeColuccietal
结直肠癌
FLOFOX4
一线治疗
37%(1-4度)
KarynsaCetinetal
结直肠肿瘤治疗所致CIT主要损伤前期阶段
CIT发生率随化疗周期数累加呈显著上升趋势
反复化疗更易致CIT发生的严重程度增加
CIT所致临床危害
CIT的诊断标准
血小板计数×10?9/L;
发病前有明确的应用能引起CIT的化疗药物史,符合CIT发病的时序;
排除其他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和可能导致CIT非化疗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
且停药后CIT症状减轻或血小板计数逐渐上升重,新使用该化疗药后血小板减少症又复发
CIT的分级标准
依据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4.0版NCI-CTCAE4.0()
1级:75,-,/mm?3
2级:50,-75,/mm?3
3级:25,-50,/mm?3
4级:25,/mm?3
5级:死亡
胃肠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处理
???然而,输注血小板风险较多,医用血小板保存时间短,使用前大都需要3-5天的预约,国家于年3月1日开始取消互助献血,将进一步导致血小板的获取困难。此外,IL-11与心律不齐和肺水肿等心血管事件相关,已有心脏停搏的报道,房颤患者使用应谨慎,只有考虑患者的潜在风险和预期获益后才可使用
关于CIT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CIT中国专家共识关于CIT的二级预防
rhTPO全过程作用于血小板的生成
总结:结直肠肿瘤是我国高发瘤种,60%以上患者年龄大于60岁,且常合并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铂类和氟尿嘧啶类药物是结直肠肿瘤化疗的基石,常导致不同程度的CIT出现。血小板减少增加出血风险,影响肿瘤治疗和预后,加重患者和医护人员负担。rhTPO早期、足量使用,能有效治疗结直肠肿瘤放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加速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减少输注需求,且安全性良好。
本文原作者:柏贺
编辑及整理:王玉柳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yy/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