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秘籍丨并不只是一张肺部CT病例讨论二
12
并不只是一张肺部CT!
经常有同行发了一张胸部CT的片子,让帮忙判断是什么感染。个人觉得很难,特别是没有提供病史的时候。回答是什么感染吧,经常会错;例如以下所有的胸部CT的病变,最终诊断都是肺隐球菌病(图1)。说不知道吧,不熟悉的人还以为摆架子。看病难,为人处世也难,让EQ很低的我十分困扰,显然离达到陈老师十分之一EQ的目标还十分遥远。
图1肺隐球菌病的“花式”影像学表现
诊断是根据发病概率,疾病是否可治,经验治疗方案是否无害等原则而进行的。那临床思维是从何而来?临床思维应该根据病史来展开鉴别诊断,而不要过多的根据辅助检查。缺乏病史的支持,很多辅助检查的异常并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所以一上来就给个CT片子,询问诊断,并不可取。(《感染科之道听途说》,内部秘笈,unpublished)。
那怎么样才能高效的开展病例讨论呢?一个好的病史总结汇报,往往是个好的开始。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如何有效汇报病例呢?其实并不难!病史总结汇报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病例讨论(X病区-X床)
患者的一般信息
患者(出于隐私的保护,不应该有患者的姓名),性别(女性风湿免疫系统疾病风险高一些),年龄(年龄大需要注意肿瘤性疾病),籍贯(有些疾病具有地域特点,如澳大利亚结核病人少,但是如果这个人是亚裔,还是可能潜伏结核活动,患有肺结核),职业(一些疾病与职业接触有关,如肺隐球菌病与养鸽子可能有关)。住院号(这样将来可以回溯病例)。
主诉
“发热伴……。”于XXXX年X月X日入院。(归纳良好的主诉往往就能推断出第一诊断)。
现病史
患者XXXX年X月X日因……出现发热(诱因很重要,如老年患者,脑梗恢复后拔除胃管进食,但吞咽有呛咳,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性就很大,好发在右下肺。又如化疗后粒缺,发热伴肺部间质改变,血气分析示I型呼衰那要考虑PCP感染,图2),体温最高至X℃,午后低热为主要表现(热型很重要,如肺结核可有午后低热、盗汗等表现)。至医院查血常规(第一个用药前的血常规特别重要,没有药物的干扰有助于判断可能的病因。而如果用了NSAID药物,可能导致血WBC降低,而用激素可能导致血WBC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影响诊断的判断):WBC……,查……(写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关的辅助检查,如果无关,应放在后面辅助检查部分,即使这项检查与诊断有关,如果其中有很多结果,也应只写与本病有关的内容,例如查胸部CT示左肺上叶斑片影,右位心,其中右位心和本病无关,可以不写,在后面辅助检查部分中写上完整的报告),予XX药物治疗,疗效……(如患者血常规WBC升高,予头孢菌素治疗,体温好转,胸部CT肺上叶渗出性改变可以不是结核感染)。
图2化疗后肺部出现间质改变,
根据纤支镜肺泡灌洗液PAS染色及mNGS检测,最终诊断为PCP
既往史
传染病史:例如有无结核病史,如果既往有结核病史,以前的CT上也有病灶,此次肺部结节会不会是陈旧性结核,不一定要治疗。而如果以前CT上没有的,而这次新发的结节是个隐球菌感染,那很可能是要治疗的。
系统回顾:有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佳(这样的话,肺部厚壁空洞是细菌性肺脓肿的可能性就很大)
个人史:例如吸烟史,粉尘接触病史(矽肺的病灶类似粟粒性肺结核)。长期居住地,如在广西,需考虑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旅游史(曾经请朱利平老师看张胸部CT,中年男性,发热伴右肺上叶尖段阻塞性肺炎表现,从墨西哥回来,话未讲完,朱老师就告诉我,要考虑粗球孢子菌感染,果然最终就是这个病,图3)。
家族史:是否有亲属患有结核,因家庭居住导致感染。
图3墨西哥回来的粗球孢子菌病
体格检查
重要的阳性体征和用于排除诊断的阴性体征。
辅助检查
一般的辅助检查:
血常规(最好做成表格形式,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项目,如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鉴别肺部寄生虫感染)、尿常规、粪常规
生化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
非特异性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铁蛋白,乳酸脱氢酶。
免疫学指标: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分类,免疫固定电泳,ANA、ENA、dsDNA、ANCA、类风湿因子、HLA-B27等自身抗体谱。
肿瘤标记物检查。
一般的病原学检查:HIV、RPR、肝炎标记物、T-SPOT.TB、G试验、GM试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寄生虫抗体等检查。
特殊的病原学检查:痰培养、肺泡灌洗液培养、血培养、Xpert、filmarray、mNGS等检查。
影像学检查:心电图、B超、CT、MRI等
病理检查:痰找脱落细胞、肺穿刺病理。
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予什么治疗,效果如何,最好有药物治疗与体温对应的关系(图4),药物治疗与影像学变化的关系(图5)。
图4药物与体温的关系,蓝色曲线是体温,红色曲线是心率
图5药物治疗与影像学改变的关系,最终诊断COP
讨论目的
明确诊断还是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如果能将上述内容精炼提出病史特点,那是最好不过了。例如:
1、患者,性别,年龄,籍贯,职业
2、主诉
3、现病史中的要点,如果要点较多,可以分项罗列
4、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中的特殊之处
5、体格检查的特殊之处
6、辅助检查的特殊之处
7、治疗过程中的效果及病情变化
患者,男,54岁。主诉“咳嗽咳痰两个月,发现肺部占位1天”。家中养狗3年,CT上看到包囊及虫体(图6),血包虫抗体阳性,那肺包虫病诊断就基本成立了。
图6肺包虫病
今天表面上谈的是如何根据一张胸部CT来判断病原学诊断,而其实是谈的是如何做病例讨论。
最后,大家一定很感兴趣那本unpublished的秘笈,因为“道”是从前辈查房中听来的,谓之“道听”,由于多数没有RCT的循证证据,只能算是“途说”。只是在听查房时听到的,而听来的话,听听即可,只是没有根据的传闻,莫要较真,称之为感染科之道听途说,而正式出版的书籍就是每年的《翁心华疑难感染病和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
编写:郑建铭
图文编辑:喻一奇
审核:郑建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yy/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