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终点人到中年的必修课

三年前的今天,也就是年1月7日晚22点46分父亲在我面前吐出了人生的最后一口气,与世长辞。从突如其来的肺癌确诊直至生命的终点虽然只经历了短短6个多月,但现在回想起来,父亲就是在这6个月里默默地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为我演绎了人生最后的一课:终点。

父亲出生于年,年刚好73周岁。在他那一辈人的观念里虽然还留有“73、84是个坎”传统观念,但是由于父亲一向身体健康、能吃能睡,我们一家人压根就没想过73岁对父亲来讲会是一个坎,然而……

年6月18日,当我还在厦门参加一个课程学习时,接到了母亲的来电。虽然母亲在电话那头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你爸爸的初步检验结果出来了,好像情况不太好……”,但我从母亲的略带焦虑的语气中明显感觉出了山雨欲来的征兆……

年6月13日,父亲因左肋骨和背部长时间感觉不舒服,医院拍摄X光片后发现胸部有阴影,为了进一步检查诊断,医院进行住院检查。

我在去厦门临行前,到医院看望父亲时感觉他的精神状态并没有任何的异常。医院病房的硬件条件很不错,父亲还告诉我说他同病房的人都不洗澡,只有他一个人天天独享浴室。我听出父亲的言下之意是想告诉我,他跟其他病友不同,身体并没什么大碍。于是,我也就略带放松地飞往厦门了。

我没有料到的是,还没等我回到上海,父亲的病情就拉响了警报,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家庭生活的巨变,乃至对我40多年来所建立起的人生观的大颠覆……

图:父亲第一次的住院报告

在父亲离世三周年之际,敲击键盘重新回顾人生的这段经历,一方面是想借此缅怀父亲;另一方面是想了却我这三年来的一大心愿……

我希望不仅仅是从作为现代城市中的普通家庭如何面对亲人生命最后一程的角度,而更多的是从作为一个个体如何认知生命的角度,记录下自己在人生第一次面对至亲离世的整个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困惑与成长。

并希望借此记录,为尚未面对、即将面对或还将再次面对这堂人生必修课的中年朋友提供哪怕一丁点值得借鉴的参考。这不仅仅是为了天下千千万万的老父老母能走好生命最后的旅程,更是为了千千万万人到中年的我们从容面对离别,尽好最后的孝心而不留一丝遗憾。

如果还能启发更多的朋友和我一样,在此过程中以接受父母最后的生命教育这个视角来重新认知和思考人生,那这段经历或许就会成为我们的父母留给我们人生下半场最宝贵的遗赠。

实际上,带着山雨欲来的预感从厦门飞回上海后,医院医生咨询沟通、一边托朋友联系业内专家寻求治疗方案的间歇,我就开始每天在电脑上写日记。

这么多年来,我并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因为在年开始学习禅修后无意中接触到了临终关怀,并且读到了一些探讨绝症患者的选择与尊严的文章,对我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触动。自那时起,我就许了一个愿:将来要尽全力守护好双亲最后的一程。

因此,在预感到自己很有可能将如此快速地面对父亲的最后一程时,我希望一方面能记录下与父亲最后相处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能把自己即将经历的最直接的一手资料记录下来,将来为与我有同样心愿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从第一天写日记开始,我就给它取了一个名字《与癌同行》。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那时已经有了即将面对“最后一程”的预感,但是我内心的主基调却仍然是如何尽一切办法帮父亲跨过这个坎。尽管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之前,我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的临终关怀理论学习,并逐步做了一些自己内在的心理建设。但当事情真正发生时,我的内心却依然迅速被这样的困惑和矛盾重重包围--面对亲人的绝症是选择接受和顺应还是选择反抗和斗争?我想这也应该是千千万万身处这个十字路口的朋友们同样会面临的抉择。

由于我总共写了八万六千多字的日记,显然无法仅通过一篇文章进行完整的分享,我想就暂且挑几个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方面来谈谈我的经验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生命思考吧……

困惑一:说实话还是说假话?

“6月23日周五,医院看老爸。一方面因为不想去得太频繁,可能反而让老爸联想到自己的病情比较严重。一方面,要花点时间在网上查各方面的资料。”

“6月24日周六,老爸的食欲突然不振,胸闷不想说话,仅早晨吃了一个豆沙包后,全天均未进食,妈一早特意煮的鱼头汤一口未喝,医院倒掉了。今天值班医生告诉我老爸的核磁共振报告出来了,发现了脑转移,要等周一主治医生来做评估。

今天老爸几乎一直紧锁眉头。只有偶尔我跟他说话,让他想想开心的事,想想打麻将赢钱的事时,瞬间稍有放松。

……

今天在Amazon上买了5本关于癌症的书,分别如下:《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近藤诚说:一定要用抗癌药吗?》、《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全食物调养秘笈:每天清除癌细胞》、《癌细胞害怕我们这样吃》。读了《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的开篇,对癌症有了一定的认知。”

—摘自我的日记《与癌同行》

我回到上海后,面临的第一大困惑我相信很多朋友也会遇到,那就是:是否要把真实的病情告诉父亲?

在那个时间点上,虽然父亲的气管镜肺部组织活检报告还没有出来,但是主治医生已经明确告诉我,父亲的肺癌是大概率可以确定的,我们应尽早决定治疗的方案。尽管如此,我的内心还是有一丝侥幸的心理:“万一活检报告说是误诊呢?那现在就告诉父亲不是白白让他受一次心理打击?万一引发别的问题怎么办?”

所幸我们全家遇到了一位既专业又耐心,而且非常有同理心的主治医生—陈医生。为了在%确定病症之前,避免让父亲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波动,陈医生答应帮助我对父亲隐瞒他的真实病情,而只是含糊地告诉父亲他的肺部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炎症,需要接受一个比较长时间的治疗。

“6月26日周一,今天上午10点15医院,得知陈医生已经来跟老爸老爸讲过了他的具体情况(根据我们事先商量好的说辞,并未告诉老爸实情),并已经让老妈准备下午1点以后出院。

……

陈医生今天说,老爸有一点胸积水,如果积水多,她认为可以做胸抽水并以此来做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靶向治疗。

另外医生还谈到,今天上午跟老爸讲到今天出院医院继续治疗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老爸很紧张,脸部马上僵硬了。

……

今天上午看老爸躺在病床上,明显感医院时有很大的不同,明显出现了病态,脸部有变形,两颊出现微微凹陷,嘴部下抿,与同病房长期住院的老先生有点相像了。

……”

“6月29日周四,今天上午跟老妈一起陪老爸去看庄医生的中医专家门诊。庄医生一开场就表扬说老爸的生命体征很强,生命线也很清晰很长,老爸当场听了很高兴。庄医生先仔细阅读了老爸在的住院出院报告书,看诊过程中感觉到庄医生根据我们事先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sx/8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