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脉诊鳞爪选择性失明二微脉m

本期目录

临床脉诊鳞爪(—)选择性失明

临床脉诊鳞爪(二)微脉

抗癌成功记,直肠癌手术、放、化疗后十年病案

临床脉诊鳞爪(—)选择性失明

脉诊之学,最能体现中医特色

张仲景书首先就是平脉法、辨脉法,每篇篇名都以“脉证并治”冠之。后世也是继承了这一传统,临床书有称“脉因证治”者。

上世纪,中医先贤们自我矮化,归附“科学化”,西医认识不了的,主动“自裁、自宫”,对脉诊部分,则偷梁换柱。平脉辨证,换成“辨证论治”,每病则分成若干证型,把平脉与否变成可有可无。

这下省事倒省事了,但脉诊内容几成摆设。

编写中医临床教科书一类,涉及脉诊内容,常常无法进行,编写者只能选择性失明。大家心照不宣。

例如:《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第三章肺系病证咳嗽(只举咳嗽一病为例,各篇都是如此)。

外感咳嗽就不论,这里看:内伤咳嗽。这里只看脉诊:痰湿咳嗽,脉象濡滑;痰热咳嗽:脉滑数;肝火犯肺:脉弦数;阴虚咳嗽:脉细数;气虚咳嗽:脉弱;阳虚咳嗽:脉沉滑。

“痰湿咳嗽,脉象濡滑”:濡和滑,如何解释?是又濡又滑,还是濡或滑。临床实际常是寸关浮滑,右脉为甚。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浮滑之象也不尽然,有时盛,有时虚,完全是动态,不是一个浮滑所能完全赅尽。至于濡滑,在此不知所云,离实际相去甚远。但是,这种慢性病,左寸心阳心气常受损,肺气之根在肾,肾脉常微。这些,教科书式讲义怎么写?

“痰热咳嗽:脉滑数”:同理,这是不全面的,应是右手寸关为著。要对左手心脉和两尺肾脉的动态观察体会。

“肝火犯肺:脉弦数”:这个弦数,当然应该主要在左关。右脉较弱,尺脉也较弱。临床实践中不会六脉皆弦数。肺脉受的是反侮,多是数而带滑,肝脉弦数较甚。比较起来,肾脉属水,水涸不能涵木致肝火亢甚而侮金,可致咳嗽胸胁痛,甚至咯血。

“阴虚咳嗽:脉细数”:尺微者阴虚。细数多在寸部,右关部亦常细弱。

“气虚咳嗽:脉弱”,气虚阳虚,同类异名,有时是程度有些差别。脉来当为寸微关弱,右寸更是如此。

“阳虚咳嗽:脉沉滑”,阳虚咳嗽,首当寸微。沉潜水蓄,滑为痰湿痰饮。以此为阳虚咳嗽之脉,无怪乎脉诊之学废矣!

我们来欣赏一下《张氏医通》论及咳嗽的脉象:咳嗽之脉,浮为风,紧为寒,洪数为热,濡细为湿。寸关涩难而尺内弦紧,为房劳阴虚;右关濡大,为饮食伤脾;左关弦数,为罢极肝伤;右寸浮短为伤肺,迟涩肺寒。咳嗽洪滑为多痰,弦涩为少血。肺脉微急,咳而唾血,脉或沉或浮,声不损者,易治;脉来洪数,形瘦面赤......难疗。

中医学校教育,仅此脉诊一项即已丢失真道矣,真道失,想在临床实习时弥补,少数老师知道课本编写阙失,不惮烦指导学生补上此课,此课不好补,人之神气,变化不居。所谓神转不迴,迴则不转,乃失其机。不得其神者,难得脉诊之真髓。不要以为你有啥啥名头,就沾沾然了,可能你尚未入中医堂奥!

当然,你不必畏难,中等之材可以学医,只要定力、静心即可识其真矣!

临床脉诊鳞爪(二)微脉

六脉皆微,方可在著文时称为微,倘若微在左,微在右,微在寸,微在关,微在尺。浮取微,沉取微。三部九候,独处藏奸。

复习一下微脉:濒湖脉学,微脉:体状诗:微脉轻微瞥瞥乎,按之欲绝有如无。

相类诗: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

主病诗: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尺部见之精血竭,恶寒淌疼痛呻吟。

四言脉诀:

体象: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主病: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微者,心虚忧惕,微在左关,寒挛气乏,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寸微者,中寒少气,微在右关,胃寒气胀。右尺得微,阳衰寒极。

临床微脉鳞爪:

微者,多为不得见,无感觉。也有微弱如丝、如蛛丝。

男性尺脉多微,女性寸脉多微。

尺脉微者多阴虚精衰血少,寸脉微者多阳虚气虚。右尺微者多命门火衰。张仲景:阳微阴弦,阳微是寸脉微,甚而为关以上,阴弦为关尺弦。再者:浮取、中取微,沉取弦者,亦得理解为阳微而阴弦。皆为胸痹之常见脉。

胸痹:阳微而阴弦。寸关之间,截然不同,如悬崖、如断壁,突然堕空。多为左右两脉相同,也有单侧者,如伴肝阳上亢者,多为右寸浮滑。当有左关弦滑。

张仲景之血痹脉:

1.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

2.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血痹,也有合并肝阳者,一侧寸脉微,一侧寸关弦滑有力。

抗癌成功记,直肠癌手术、放、化疗后十年病案

本病案历经十年,篇幅太大,文字冗长,为此,把近百页的病史,撷要取精,简述如下。

肠癌虽然生长较慢,转移较晚,但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其5年长期存活率较低,大肠癌为癌症死因的第四、五或第六位。其中70%死于3年以内。

我国由于中医中药的积极参与,长期存活率大大延长。

临床常见肠癌复发转移,除原位外,常见于肺、肝等脏器。本病例为直肠癌,有高血糖病史、手术后脗合口炎症水肿息肉样改变、术后第三年出现尿频急、尿隐血、蛋白等,怀疑为放射性之尿路损伤,经中医药调理,都得以缓解保全。高血糖始终未有用西药降糖,空腹血糖一直保持在8mmol/L以下。

至今未发现有复发、转移征象。为此,公开这一病案,或许对感兴趣者会有所裨益。

吴某某男56岁年1月4日

简单病史:去年因腹泻便血肛痛,下半年就医检查诊断为直肠癌住院(医院)。该院以患者已有转移扩散,故在手术前后,先后进行化疗和放射线治疗等(具体过程不详)。

直肠CA手术,并行放、化疗。现在主要症状为:便溏泻,肛门疼痛,有时大便失禁。气短,多汗。主要是手术放化疗元气大伤和放射线性灼伤。

刻诊:脉左寸浮数,关弦带涩;右寸关微。舌上少苔,淡红微晦。

按语:

直肠癌死亡率很高,西医除了手术和化疗,往往都要给病人进行放射治疗(即所谓照光),试图来延长患者的生命同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首先是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皮肤及肠道炎症及灼伤疼痛。

脉左寸浮数,关弦带涩。气阴两虚,心失养护,肝血受损。右寸关微,肺脾气虚,肺与大肠相表里。肛门口为魄门,肺气所主。舌上少苔,淡红微晦。

中医的主要治法在补气阴,补肺脾之气,养心肝之阴血。以补法为主,不用攻伐,防犯虚虚之戒,当慎之。

年6月20日

脉寸关细数尺微。舌上齿痕,舌质青晦,舌面少津。已经多次放、化疗,便溏,口干多饮,食欲差,恶闻油烟味。化验:空腹血糖6.3mmol/L以上。WBC:3.7x10^9/L,余项无异常。查腹不胀。头汗多,身半以上出汗为主,手足发麻。气阴两虚之证也。

年7月11日

放、化疗后手足发麻,多汗,便溏,日行五六次,脉缓尺脉微,舌上齿痕,自觉气短。中药气阴两顾。

西洋参10克黄芪30克山药30克

北沙参10克当归10克生地12克

石斛1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

瘪桃干30克浮小麦30克半枝莲20克

龙骨、牡蛎各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30克

龙葵15克冬凌草15克炮甲片10克

炙鸡内金10克桂枝12克附片30克先煎

年7月30日

脉微,舌上青晦齿痕。手足发麻,遇冷则甚。阳气不能达,气血不能至也。助阳气以达阳气于四末。

年9月6日

脉来清晰,较为有神,舌质转红,但仍有齿痕。多汗,以腰以上为多,足部仍有麻木感,腰骶右侧酸痛。补心阳以敛汗,补肾以治腰痛。

年10月15日

脉来带数,舌上腻苔。多汗,足麻减轻,腰骶痛,如果肛门坠痛则连及睾丸亦痛。原方加荔枝核10克、炒小茴10克。

年11月8日

脉弱关部有时滑,尺脉较有力。眠食二便可,汗敛,但大便时肛门有时坠胀,但已减轻,睾丸也已不痛。足麻减轻,但足趾仍有麻感。治疗原方加减。

年11月22日

脉来平和,两手对称,舌上仍有齿痕。肢麻、自汗、肛坠痛等俱有减轻。中药仍当用原意加减。

年12月6日

脉来较为和平,右脉稍滑。一般情况可。矢气频,嘱少食用产气食品。中药用原方意。

肠镜示吻合口水肿、轻度炎症

-12-31

脉寸微,右脉皆微细,左尺带滑。舌上薄腻。最近复查:血化验各项指标正常,肠镜示吻合口水肿、轻度炎症。眠食二便如常人。根据脉证,予以补气阴为主,佐以解毒利水化湿。

西洋参10克黄芪30克石上柏20克

薏苡仁30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

炙甘草3克猪苓30克半枝莲2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莪术各15克

茯苓10克冬凌草20克土鳖虫10克

公英30克炒白术10克

动则气急多汗、尿失禁

-1-21

脉数尺弱,舌干苔白的裂痕。前时曾患面部“丹毒”,经治疗已经基本平复。现在眠食如常,但动则气急、多汗。原方加浮小麦、紫花地丁。

-3-11

脉来左手细弱平和,右手脉寸浮,关尺微。舌晦齿痕。眠食二便正常。原方加活血药温脾胃药。

-4-15

右脉平和,左脉稍急,大腿有时抽筋,其它眠食如常,大便日行五六次但成形,平时排便与否能自如控制,但小便同时如有便意则常失控。饮食、运动情况,交流后给予指导修正(略)。中药原方意加木瓜15克、龙骨30克先煎。

暑夏当予温养

-5-20

脉微细,舌上腻苔。血糖稍高,易出汗。原方进退。

-6-17

脉来寸微,关尺沉。舌苔薄白而松,舌质晦。眠食可,但大便有时便次增加。盛夏至矣,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也。中药不能过于寒凉。原方去龙骨、木瓜,加砂仁3克后下、桂枝10克。

-7-29

脉微舌淡晦,仍有腻苔。一般情况可,大便次数多,睡眠可,但凌晨醒后不易再入睡。大伏,须以静养,心静,身亦当静。再者,春夏养阳,方中宜增温补。

红参10克黄芪30克石上柏20克

薏苡仁30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

炙甘草3克猪苓30克茯苓1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莪术各15克

半枝莲20克冬凌草20克枸杞子10克

山萸肉10克龙葵15克藤梨根15克

桂枝20克

-9-2

脉来稍数,舌上少津。治加养津滋阴液。

生地12克西洋参5克黄芪15克

石上柏20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

炙甘草3克猪苓30克茯苓1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莪术各10克

冬凌草20克枸杞子10克半枝莲20克

山药15克龙葵15克藤梨根15克

薏苡仁30克

口疮和腰痛

-10-28

脉来稍数,舌上薄苔干。近曾口疮,右侧腰痛。原方加续断10克、杜仲10克、山豆根10克。

腹泻

-12-2

脉寸微,右手关尺沉细带滑。舌淡红齿痕。前日腹泻,原因不明,现在主要是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中药应予实脾。

西洋参5克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

当归10克炙甘草3克猪苓30克

半枝莲20克茯苓10克蛇舌草30克

三棱、莪术各10克生、熟薏苡仁各15克

枸杞子10克炒扁豆20克山药15克

炒神曲、山楂各10克炒谷、麦芽各10克

藤梨根15克

-12-30

脉来寸微,关尺沉细。一般情况可,眠食正常,食欲旺。原方进退。

-3-17

脉来寸微,舌象稍淡,苔薄。最近体检,示直肠部有水肿炎症,余眠食二便无异常。原方进退。

-4-21

脉来右手脉微,寸部较著,左手脉关尺微。舌晦,苔稍厚。食可,大便成型但便次增多,余无明显症状。仍用原方进退。

-5-19

脉来带数,舌上腻苔薄。治用原方意。

-7-13

脉来稍数,舌上薄腻。重困嗜睡,但夜间睡眠不深,二便食欲正常。原方加制苍术5克、泽兰10克。

口疮和腹泻

-9-23

脉濡而数,舌淡而晦,舌上多点溃疡疼痛。大便次数增多,有里急感。复查尚未出来。中药治加口疮中药:山豆根10克、莲子心3克、木香10克、黄精15克。

-10-20

最近复查,一般情况可,脉稍带滑,舌上薄腻。腰部有时酸痛,便次增多,溏。肠镜示:吻合口炎症,息肉样变。原方减莲子心、木香、黄精,加黄连3克。

-12-1

脉软舌淡苔薄白。一般情况可,但大便溏次数多。询饮食谓多粗粮。嘱忌粗粮,多食用糯米粥等。中药用原方药进退。

眩晕

-3-2

脉来寸浮带数,舌上晦,白苔。今日BP:/98mmHg。有时头昏,眠食二便俱如常。前方去续断,加夏枯草、滁菊花、天麻。

血糖和血压偏高

-4-20

最近检查:各项基本正常,唯血糖8.4mmol/L,血压稍高。饮食疗法面谈,运动在有阳光的时间,不要在晚间。诉多汗,拟增补气阴,降血糖。

-6-8

近查血糖9.5mmol/L;餐后7.8mmol/L。运动及饮食疗法面谈。脉细舌淡红薄腻,中药加补肾阴降血糖。

-8-3

脉来较为柔和,尺脉微,舌上少津,原方加参脉饮。

-10-26

脉数,左寸微,舌红齿痕,舌面平滑,复查:化验指标正常,血糖:9mmol/L,大便常规隐血阳性(肠镜检查后化验),肠镜报告示吻合口炎、慢性直肠炎。大便不成形,日行三四次,饮食宜忌及运动面谈。治疗原方加减。

感冒咳嗽

-12-7

最近感冒,不恶寒,有汗,咳嗽微喘,痰少咽部不适,便坚。脉细微,右寸浮重按微,关尺细,左手寸关微,尺细,舌象可。治当标本兼顾。

麻黄3克杏仁10克炙甘草5克

生石膏15克紫菀10克款冬10克

当归10克枇杷叶10克西洋参1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瓜蒌皮、子各10克

公英30克藤梨根30克黄芪30克

-12-14

脉浮细弱重按微,有时难以循寻按。舌上少津液,有裂。血糖在8mmol/L左右,治当气阴两顾。

西洋参10克黄芪30克炒白术10克

当归10克炙甘草3克麦冬2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莪术各10克

枸杞子10克炒扁豆20克半枝莲20克

茯苓10克藤梨根15克生薏苡仁15克

蒲公英30克地榆15克灵芝10克

山萸肉20克怀山药30克五味子5克

枸杞子10克

-2-22

脉来尺微,舌质微晦,血糖8mmol/L左右,未曾服用降糖药。一般情况可,睡眠易醒,再次入睡困难。饮食正常。中药原方进退,仍然两天一付中药。

肾虚腰痛、腹痛

-5-30

脉微弱,舌淡红,舌体偏瘦。诉右腹不适疼痛,腰骶酸痛。治加养肝肾中药。

肉苁蓉10克葫芦巴10克炒小茴10克

续断10克寄生10克杜仲10克

西洋参10克黄芪30克炒白术10克

当归10克炙甘草3克枸杞子1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莪术各10克

藤梨根15克蒲公英30克龙葵15克

生地黄10克炒白芍20克山萸肉20克

炙甘草5克

-7-11

脉来缓和,寸微,舌质稍晦。一般情况可,眠食如常,大便粘滞。最近脚气伴发感染,嘱去外科处理。中药原方意。

夏天便溏,参苓白术散

-8-15

右脉微,左脉如钩,夏之脉也,来盛去衰。舌苔薄,舌质淡红微晦。大便溏,次数增多,一日6~7次。治用参苓白术散进退。

西洋参10克茯苓10克炒白术6克

炒扁豆15克炒山药15克陈皮6克

炙甘草3克莲子肉10克桔梗6克

砂仁3克后下白花蛇舌草20克干姜5克

炒薏苡仁15克藤梨根30克槐耳10克

可能为放射损伤性尿频急

-10-10

一般情况可。大便成型,但便次增多。数月来,夜尿频,急,临圊时却不畅艰涩。尿化验:隐血++,蛋白+。脉来尺微,舌质微晦。此症怀疑为三年前放射性损伤。现在辨证论治当予补脾肾之法进之。

嘱下月复查,复查后再议今后治疗方法。

肉苁蓉10克覆盆子10克菟丝子10克

续断10克寄生10克杜仲10克

西洋参10克黄芪30克炒白术10克

当归10克炙甘草3克枸杞子1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莪术各10克

龙骨、牡蛎各3克后下生、熟地各10克

藤根15克炒白芍20克山萸肉20克

按语:

放射损伤性尿频急。推及病因,为放射治疗后已近三年,怀疑为放射损伤性尿频急,按脾肾虚治疗,不按炎症消炎!上方补脾肾为主,经两周治疗而愈,化验小便未见隐血和尿蛋白。

瘕聚

-12-19

脉来带滑,寸脉微,舌淡而晦。口干渴饮水较多,化验复查:Ca:15,稍高于其它。余项正常。曾多次发作不全性肠梗阻,发作后可自动通气通便后愈。治当顾之。

西洋参10克天花粉15克葛根15克

石斛10克沉香3克后下砂仁3克后下

生、熟地黄各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玄参10克山萸肉10克台乌药10克

槟榔6克当归10克公英30克

黄芩10克白芍15克半枝莲15克

冬凌草15克

按语:

复查单项CA为15,稍高,无甚意义。瘕聚,聚则有形,散则无形,用“四磨、五磨”等。

伴发高血糖

-3-27

脉缓和但寸脉微。舌淡而晦。多太息,疲乏腿软。高血糖空腹7-8mmol/L之间,未服药。眠食二便可。气虚症也。

黄芪30克黄精15克炒白术10克

西洋参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

补骨脂10克山药20克葛根3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石斛10克灵芝10克

猪苓30克冬凌草15克山萸肉20克

按语:

高血糖,一般都是在7-8mmol/L,多年来,并未服用所谓降糖药。

睡眠差,易醒

-5-8

脉来左脉稍弦,右脉较细弱。舌质微绛而晦。口干多饮,睡眠差,易醒,凌晨难以再度入睡,清晨犯困。治当养气阴,活血,安神。黄芪30克丹参15克炒白术10克

西洋参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5克

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葛根30克

白花蛇舌草30克猪苓30克冬凌草15克

山萸肉20克石斛10克灵芝10克

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

-12-16

脉寸微,关尺细,舌淡红。发现口干一年多,经查为干燥综合征(?)给予维生素及胸腺素治疗两个月,症状有减轻,要求用中药调理。根据脉舌。给予补气阴中药。

黄芪15克丹参20克炒白术10克

西洋参10克草决明10克炙甘草5克

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葛根30克

山萸肉20克石斛10克杭菊花10克

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

女贞子10克枸杞子10克桑葚子10克

按语:所谓干燥综合症的诊断很值得怀疑。

-4-14

右寸脉微,左关脉细弦,两尺脉仍然微。舌淡红,稍晦,有灰苔,有齿痕。气不足,多太息。口干、咽干仍然未完全消除。中药加天花粉去葛根,黄芪改用30克。

瘕聚又发

-07-14

脉寸微沉取细,关尺沉虚弦。舌淡而晦,苔灰,齿痕。诉胃脘及腹部时有阵发疼痛。痛时腹部鼓起结块,揉腹后块散痛消。(瘕痛,聚散无常,腹部手术后常见),最近复查CT报告示:直肠吻合口增厚云云。并建议三月后复查肠镜。中药予行气活血。

槟榔10克沉香3克后下台乌药10克

红参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

丹参15克砂仁3克后下公英20克

黄芪15克郁金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灵芝10克

气阴两虚

-2-26

脉细而弱,有涩象,左寸微。舌质晦,有晦苔。口干多饮,饮不解渴,失眠。高血糖仍在7mmol/L以上,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拟予气阴两顾。

黄芪15克丹参20克炒白术10克

西洋参10克佩兰15克炙甘草5克

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葛根30克

山萸肉20克石斛10克杭菊花10克

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5克

女贞子10克枸杞子10克桑葚10克

合并湿浊

-4-29

脉来尚平和,右手脉微,左手较盛,舌质晦,苔厚腻灰黄,中间剥脱。疲乏无力。

黄芪15克丹参20克炒白术10克

西洋参10克佩兰15克炙甘草5克

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葛根30克

山萸肉20克石斛10克杭菊10克

生薏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g

茯苓10g泽泻10克蒲公英30g

-5-20

苔腻,微灰,脉两寸轻按浮,重按弱,关尺沉细有弦象。大便黏腻不爽,一日4-5次,时有舌左侧痛,无破溃,夜间甚,目干涩,晨起肿胀,口干。自述:血糖7.0mmol/L,尿酸umol/L。原方加土茯苓30克。

按语:

一、肠癌一般指大肠癌,按病变部位又分肛门癌、直肠癌、结肠癌。是常见的癌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

二、由于恶性肿瘤情况复杂,所谓规范化、标准化、专家共识,多数并不可靠。且中医处方一经模式化,即可能丧失活泼泼的生气。

肿瘤不是瘟疫流行病,瘟疫是千人万人一个样,而肿瘤情况是极为复杂的。

三、直肠癌死亡率很高,西医除了手术和化疗,往往都要给病人进行放射治疗(即所谓照光),试图来延长患者的生命同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建议手术后尽量采取中医药补正固元,抗复发消灭残余癌细胞,效果是确实不虚的。

四、饮食调护:避免高脂食谱,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大蒜、茶叶。积极治疗肠息肉,对家族遗传性肠息肉者尤当小心。

五、此类患者常有脘腹阵发疼痛。痛时腹部鼓起结块,揉腹后块散痛消。(瘕痛,聚散无常,腹部手术后常见),常为不完全肠梗阻。中医见证称为瘕聚。

六、由于患者不断地进行检查、复查,大部分患者因长期患病,所以病常越来越多。医者若无定力,整天跟着报告单跑,不胜其烦且无所适从。

主笔

李铁军

编辑

沈露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sx/8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