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粒好像慢性病,方法得当可控可治,慢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栋
白血病又被称作血癌,随着医疗技术的突破和发展,血液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发现,一些白血病种类,比如“慢粒”,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还能让患者像常人一样高质量生活。
昨日(12月22日),慢粒专家、温州医院血液科主任、血液学研究室主任医院,和基层血液内科的医生分享了“慢粒”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治疗手法,就如何为“慢粒”病患者提供对症有效的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议题进行了探讨。
“慢粒”全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也叫慢性髓性白血病,占成人白血病的15%。“目前在中国一线、省会城市等医疗条件相对发达的地区,慢粒已经通过治疗理念迭代及TKI靶向药可及实现了可防可控可治,患者的5年生存率将近90%,慢粒转变成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只要治疗方法得当,患者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高质量生活。”
俞康教授认为,医院对于“慢粒”病的治疗技术亟需提升,“慢粒分为不同阶段,我国慢粒患者90%都处于慢性期,在靶向药物治疗时代(TKl),慢性期患者已不再使用放疗化疗,不对症的治疗不仅不能帮助患者康复,甚至会加剧病情。”
医院血液肿瘤内科主任郭群依介绍,医院每年收治的“慢粒”病人大概有20多人,多的年份能达到30多人,“临床表现不是特别的典型,很多人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白细胞增高或者是脾肿大等症状才开始接受进一步检查,确诊需要进行骨髓、染色体、基因等进一步的检测,通常要花十天半个月。”
郭群依认为,这次培训活动,医院的血液内科医生接轨全国和国际上的“慢粒”病的规范治疗手段有着非常大的指导作用。“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信息,治疗过程中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药物,是不是有停药的机会,中间过程怎么样进行很好的监测,怎么样管理……”
小时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是“中国慢粒专家下基层”培训项目中的一期活动,该项目将持续进行,河南、安徽、哈尔滨、四川、陕西、山西、江西、广东等多个省份的“慢粒”治疗专家将陆续深入基层,覆盖帮扶基层血液科医生,进而为基层患者当地就诊、就地规范治疗提供更加优质和先进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jj/1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