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副作用的对策
化疗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化疗所用的药物属于细胞毒性药物,都有一定毒性,所造成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3方面。首先是大多数化疗药物都可能有的副作用,比如白血球下降、呕吐和脱发等,发生这些副作用的地方主要是骨髓、胃肠黏膜和头发等生长比较快的组织。这些副作用在化疗时很快就会出现,停止化疗后,也能较快恢复。
其次是个别药物对特定的系统造成的副作用,比如,常用的化疗药物长春新碱会影响神经系统,博来毒素会影响呼吸系统。
第三是远期副作用。现在不少癌症患者能够长期生存了,因此一些化疗药的远期副作用也表现了出来,常见的是对生育的影响以及二次致癌。
另外,化疗反应因人而异,有轻有重,也有不少患者没有任何反应,甚至头发都不掉。这完全是个体差异,与疗效没有任何关系。
现在,在肿瘤内科治疗中,诞生了一类新药———靶向性药物。这类药物不像传统化疗药“敌我不分”,而是能找到肿瘤细胞的所在,有针对性地“攻击”。比如,有一种药叫“希罗达”,它需要与某种酶结合才能起到化疗药的作用,而这种酶,在肿瘤细胞内多,在正常组织细胞内少。因此这种药就在肿瘤内起作用,同时不影响正常组织。这样,副作用就减少了。
现在已经有不少药能够减轻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已经有了能使患者血象恢复的药;胃肠道反应大时,可以用灭吐灵、枢复宁等。
选择化疗药,关键是规范,而不是考虑是否是新药。一名称职的化疗医生应该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不同器官的损伤而选用不同的化疗方案。例如,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国际上认为顺铂和卡铂的疗效差别不大。然而顺铂易导致胃肠道反应,造成肾脏、听神经等的损伤。卡铂不存在这些问题,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国际上更多的选用卡铂。但是,卡铂的骨髓抑制比顺铂厉害。因此,选择药物要权衡利弊。
首先,只有医生能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化疗。化疗与患者年龄无关,关键是患者的身体状况。在化疗前,医生会给患者做全面的检查,包括各种生化指标、心电图、胸片等等。根据这些有效信息,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的身体能否经受得起化疗。对于一些晚期的癌症患者来说,化疗可能只会增加痛苦,应该慎重考虑。
其次,患者不是专家,癌症也不是糖尿病,它的治疗过程与生活没有那么紧密的关联,因此,是否进行化疗的决定权一定是掌握在医生手中。患者所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
最后,家属所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家属所要做的是最大程度给亲人以生的希望,他们可以与医生探讨治疗方案,但千万不要干扰治疗。有些家属非常固执,他认为患者不需要进行化疗,就坚决反对医生的方案,这对患者是不利的。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推荐阅读
子宫平滑肌肉瘤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p53+p16有助于鉴别
《分子诊断病理学实践:基于案例分析》,你与专家只有一本书的距离
携手医之本共建国际远程病理会诊平台
医之本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gc/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