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传染性性病肿瘤起源于年前的一
如果某一天,癌症也可以像病毒一样传染,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一般认为,肿瘤细胞作为一个外源性的物体,即使进入他人体内,也会被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所消灭,所以癌症并不是传染病,很少会在个体间传播。但其实有一种癌症可以完成个体间的传染,且物种十分古老,约在年前就出现了。人类倒不必害怕,因为这种“会传染的癌症”只会在狗狗之间传播,人并不会被传染。犬传染性性病肿瘤,源于一万年前的一只“狗祖宗”人会得癌症,动物也会。在动物界,有两种哺乳动物会出现癌症的个体间传播,那就是狗和袋獾。其中,袋獾只存在于澳大利亚,我们对它并不熟悉,所以今天饺饺把重点放在狗狗身上,主要讲一讲癌症为什么能在狗狗之间传播的。有这样一种癌症,会在狗的生殖器中形成肿瘤,并且可以通过交配在狗与狗之间传播,有极具传染性,这就是犬传染性性病肿瘤(caninetransmissiblevenerealtumors)。当携带癌细胞的狗狗和一只健康的狗狗进行交配时,肿瘤细胞就会脱落,进入健康狗体内,于是健康狗也得了癌症。
上一篇文章: 高邮的不文明养犬行为,要被动真格了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犬传染性性病肿瘤细胞
就像人类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会引起宫颈癌,狗和狗之间直接转移癌细胞就能传染这种癌症,根本不需要病毒这一媒介,这是何等地简单粗暴......而且,犬传染性性病肿瘤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年前的一只“狗祖宗”,不过这个“狗祖宗”的品种已经灭绝,只知道他和现在的阿拉斯加以及哈士奇是近亲。看到这里,相信养狗人士最关心的问题是:这种癌症会不会由狗传给人?答案是否定的。在20世纪初期,科学家大量研究了犬传染性性病肿瘤是否可以传播给其他物种,比如啮齿动物和其他动物。结果,科学家在啮齿动物和猫科动物中没有发生,可以推测,这种癌症从狗传给人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家里养狗狗的人大可放心。“可传染癌”让袋獾在几十年内濒临灭绝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癌症遗传学家伊丽莎白·默奇森,她出生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是的,她和袋獾是老乡),所以她从小就知道袋獾之间有一种会传染的癌症。后来她外出求学,她进一步了解到狗之间也有一种可以传染的生殖器癌,于是结合毕生所学,通过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理论,试图弄清楚癌症在个体间传染的机制,以及人类可以从其中得到什么启发。袋獾
默奇森教授发现,虽然狗和袋獾都可能患上“可传染癌”,但这两个并不是同一种癌。袋獾的癌症要更凶险,具有极高的侵略性。在上世纪90年代,袋獾的面部开始长出一种肿瘤,而且通过叮咬就可以传播。这种肿瘤造成许多袋獾的死亡,已经杀死了95%以上的袋獾。一种癌症,使一个物种在几十年内濒临灭绝。而犬传染性性病肿瘤虽然也很普遍,但是传播途径比较局限,而且治疗起来并不难,可以通过化疗治愈,只是患癌的狗狗接受化疗的机会比较少罢了。默奇森教授认为,动物界这些可传染的癌症具有了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特性,颠覆了我们对癌的认知,同时带来更多科学难题。比如:这些癌细胞为什么可以在不同的个体间自由传播?它们为什么无法被其他个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如果某一天人类之中也出现这种可以传染的癌细胞,我们该如何应对?目前,科学家能了解到的是,这些癌细胞拥有了病毒的特性,会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伪装自己”从而欺骗免疫系统,防止自己被识别为异物。好在目前在人类癌细胞中还未发现类似的机制,不然对人类而言可谓是“灭顶之灾”。人类不可忽视:虽然癌症不可传染,但致癌因素会传染说到这里,饺饺想到一种人类的癌症,有着类似的传播方式,那就是宫颈癌。HPV既可以引发宫颈癌,又可以性途径传播,那么我们能不能说“宫颈癌可以传染”呢?当然不能。虽然HPV病毒与人类宫颈癌密切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癌症本身会传播,只能说HPV病毒增加了宫颈癌的患癌风险。可见,虽然人类中还不存在可以传染的癌症,但存在可以传染的“致癌因素”。比如,乙肝病毒会引发乙肝→肝硬化→肝癌的“肝癌三部曲”、幽门螺杆菌和胃癌发病率密切相关、HPV病毒会引发宫颈癌......乙肝病毒
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会对身体某个器官进行持续的损伤,从而影响器官的正常运转。虽然不是一蹴而就,但如果器官在受损过程中得不到干预和治疗,就会“量变引起质变”,癌症就可能到来。所以,虽然目前癌症在人类中还未出现传染性,但一些致癌因素是会传染的,我们同样不可小觑。--------------------------------
声明:非沟通不合作,转载、投稿请务必私信饺子姐,擅自转载者直接投诉处理。获得授权后,标明文章出处“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zy/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