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化疗时能吃饭想吃饭的科室记北京中医
“黄主任,您给我输的是水吗?我怎么化疗完一点反应也没有呢?”一个乳腺癌术后化疗的阿姨和主任开着玩笑说道,“医院化疗时,我每次都不能吃饭,一吃就吐,甚至闻到饭菜味、想到吃饭就开始吐,吐的都是绿色的胆汁,这次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
还有的患者质疑:“你医院的一样吗?为什么在你们这里化疗不呕吐,还能吃饭!”
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就像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肿瘤患者及家属。呕吐不仅影响到营养的吸收,引起营养的流失、身体消瘦、抵抗力下降,严重还会导致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紊乱,甚至被迫减量或终止化疗,成为化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西医治疗化疗呕吐常见的是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昂丹司琼、格拉司琼等,以及新药阿瑞匹坦,对多数的呕吐都能起到止吐的作用。
但是,这些药物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糖皮质激素会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诱发或加重感染等,司琼类止吐药也会出现头痛、疲劳及胃肠功能紊乱如腹痛和腹泻、便秘等,不宜长期应用。
这些药物虽然能够达到止吐的效果,但是吐不出来又排不下去,病人反而感觉更难受。即使现代医学解决了呕吐,还有更可怕的是患者不吃饭,厌油腻。很多患者怕提吃饭、怕闻炒菜味道,甚至讨厌送餐员在楼道喊打饭声。患者因此拒绝化疗,把化疗形容被压着上刑场,恐惧至极!
那么,中医对化疗呕吐有什么认识呢?
虽然,古人没有接触到化疗,但是古人认识到部分毒性中药能够引起的呕吐,化疗呕吐属于中医学“药邪”“药毒”范畴。
化疗药可损伤脾胃,而脾胃是体内“中轴”,负责饮食的消化、吸收、排泄,是气机升降的核心,脾主升胃主降,呕吐是胃不降的典型表现。
但是升降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升降协调才能使得“中轴”正常运转,因此中医在治胃的同时注重脾的功能。
黄金昶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20余年,对化疗呕吐有着丰富的经验,采用一系列的“组合拳”治疗化疗呕吐,在其创立的针灸微创肿瘤科,病人化疗过程中不仅没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而且可能吃的比化疗前更香。
这套“组合拳”都有什么呢?
简单来说,温胃暖脐贴+针刺+经验穴揉按+食欲方+舌下放血/刺血拔罐,多用1-2种就能达到很好的止吐效果。
温胃暖脐贴是第一“拳”,它是黄金昶教授依据“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这一理论,采用巴布贴贴肚脐的方法来止吐。
黄主任认为肚脐是我们与母体断开后留下的“疤痕”,内通五脏六腑,和百脉相通,脐部屏障功能最弱,更利于药物吸收,且脐部凹陷隐窝利于药物的存放及循经直达病所,所有在针灸微创肿瘤科住院化疗患者都能免费使用温胃暖脐贴治疗。
针刺则是第二“拳”,一般会针刺内关、中脘、神门、足三里、阴陵泉、公孙、太白等穴位。
以上两种方法基本能够达到止吐的长久效果。
但是,对正在呕吐或者急性呕吐的病人,则多同时采用第三“拳”,即生物全息疗法中第二掌骨中间的脾胃穴揉按,1-2分钟即可缓解,屡试不爽。以上三种方法主要针对“胃不降”的问题。
很多患者在不吐的情况下还要“吃的香”,这是就要用到最后的两“拳”,它们都是针对“脾升”的环节。
食欲方是黄金昶教授在其金匮统元方的基础上创立的,不仅能够治疗肿瘤患者呕吐,还能很好的改善食欲,原因在于方药中同时包含和胃降逆及补肾健脾的中药,“脾升”“胃降”兼而有之,往往一副药即可缓解。
最后一“拳”则更绝,往往立竿见影,即在舌下静脉点刺放血或者腰背部肝胆脾胃肾腧穴周围皮下结节刺血拔罐,其中前者见效最快,可在舌下淤血平行针刺放血;后者改善食欲作用最强,3天可做1次。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医的优势,既能有效地止吐,又能改善食欲,止吐的同时不额外增加其它的痛苦,并且能够快速的恢复因为化疗造成的脾胃损伤,使身体迅速恢复。简单的说,中医完全能够做到化疗不呕吐、能吃饭、吃得香。
本文作者: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张巧丽
相关链接:
一个以化疗为主却很少用升白针的肿瘤科
一个不怎么用吗啡的肿瘤科
CCTV4中华医药:巧解癌痛与呕吐
肿瘤患者食欲不振怎么办?
肿瘤病人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中医应对策略
告患者书:
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zy/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