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普那布林能有效预防化疗引起的中性
项目临床试验达到主要试验目的,成功选择Ⅲ期临床剂量
项目临床试验显示普那布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降低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
三个月启动项目中国Ⅱ/Ⅲ期注册性临床试验,6周超额完成入组
和G-CSF标准治疗方案有显著差异性,逆转多西他赛引起的骨髓抑制,从而从源头保护白细胞,而且普那布林是抗癌药物
12月14日,万春医药(纳斯达克:BYSI)宣布普那布林用以预防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第一个全球Ⅱ/Ⅲ期非劣性临床试验项目的Ⅱ期临床试验已顺利完成。
年7月,FDA和CFDA正式批准了项目的Ⅱ/Ⅲ期注册性临床试验,该试验旨在研究普那布林用于预防由多西他赛引起的白细胞降低症对照培非格司亭。万春医药创纪录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从伦理审查到合同签署以及遗传办审批等各项细节工作,并在10月11日启动了在中国的Ⅱ期临床试验。而在短短的一个半月之后,该项目的Ⅱ期临床在今年11月底超额完成了入组计划(原计划入组40人,实际完成入组55人),比预期的时间节点缩短了一个半月。
对于提前取得出色的阶段性成果,万春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黄岚博士感到非常欣慰:“我们非常感谢研究专家对项目的大力支持。我们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有效的患者入组,在6周内对55名患者进行了筛查。”
从Ⅱ期临床数据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普那布林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初始数据将于年1月25~27日在旧金山举行的ASCO-SITC临床免疫肿瘤学研讨会中公布。
同时,万春医药还宣布了普那布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期临床试验(项目)中关于预防CIN的临床数据。在对已经完成的个可评估患者中,普那布林在预防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疗效显著,第1疗程第8天的统计数据显示,多西他赛单药治疗的患者中约有27.4%在第1个疗程内发生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而普那布林+多西他赛联用组仅有3.1%的患者发生上述情况(p=0.)。这个颇具前景的数据被早前治疗NSCLC项目Ⅱ期临床数据分析所证实,该数据分析指出,普那布林+多西他赛联合治疗中,在第一个疗程第8天发生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分别为4.3%(普那布林30mg/m2剂量组)和2.6%(普那布林20mg/m2剂量组)。
在前不久,万春医药宣布正式启动普那布林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与项目(接受多西他赛化疗的受试者)不同的是,此次项目入组的是接受TAC(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化疗的受试者,用以证明普那布林对于高风险化疗药物引起的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有效性及和Neulasta相比的更佳疗效和安全性。
扩展阅读
普那布林项目中国临床试验启动
新闻稿
肺癌临床试验的意外收获
普那布林最初被发现用于与多西他赛联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然而,在进行肺癌Ⅱ期临床试验的过程中,万春医药有了意外的收获——该药物对于由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低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这是一个全世界大部分接受肿瘤化疗患者都在等待的药物。
事实也的确如此。美国的最新数据显示,每年有6万多名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患者住院。中国每年新增四百万癌症患者,大部分需要化疗治疗。(CIN)是一种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异常低浓度为特征的疾病。白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患者对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该疾病标志着免疫系统的破坏。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4级)更容易患败血症以及细菌、病毒和真菌的严重感染,这些疾病都需要住院治疗,且死亡率很高。临床需求量显而易见。
黄岚博士带领的科学家团队探索并成功发现了普那布林对中性粒细胞的保护机制。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保护骨髓不被化疗药抑制,从而使前骨髓细胞(ProNeu)、骨髓中的嗜中性粒细胞(PMN)不被化疗药影响,处于正常状态。同时,普那布林可增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突变,导致细胞因子IL-1β、IL-6和IL-12释放,IL-6可参与防止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凋亡,IL-1β可增加中性粒细胞计数。
和G-CSF相比的有显著差异性的治疗方案
过去的25年中,G-CSF一直是CIN的标准疗法。然而,该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它不仅可以促进白细胞增长,同时也能一定程度的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与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有所冲突。因此,目前FDA仅批准了G-CSF用于CIN高危患者。
与之相比,普那布林的优势非常明显。“不同于当前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唯一药物G-CSF,普那布林是抗癌药物且逆转骨髓抑制。”万春医药首席执行官黄岚博士表示。
万春医药的团队经过三年努力,找到了全新的免疫作用靶点GEF-H1,普那布林作为该靶点的激活分子,激活树突状细胞(DC)的成熟化,诱导和肿瘤抗原相关的T细胞,放大抗肿瘤免疫反应,杀死肿瘤。具体而言,是通过释放细胞骨架的GEF-H1蛋白,在细胞信息传导通道中激活RhoA蛋白,RhoA激活JNK蛋白,JNK蛋白激活C-Jun,磷酸化的C-Jun进入细胞核,从而产生是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CD80,CD86和保护白细胞不被降解的细胞因子IL-1、IL-6。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化直接激活下游和肿瘤抗原有关的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
因此,作为一只肿瘤辅助治疗药物,它在与多西他赛联合用药时已经表现出对肿瘤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预见,兼具肿瘤抑制及保护白细胞不被杀害作用的普那布林,未来在患者使用的范围上更具广度,也较之G-CSF更具安全性。
“近30年CIN的治疗几乎没有突破,从现有的临床试验数据中,我们欣喜的看到普那布林在治疗CIN方面的潜力。”普那布林治疗CIN临床试验全球总PI道格拉斯·布莱尼博士(DouglasBlaney)强调说:“普那布林作为FirstinClass治疗CIN的潜在免疫抗癌药物,很有可能帮助到那些正在承受化疗痛苦的患者,并为改变CIN传统治疗奠定基础。”斯坦福大学教授道格拉斯·布莱尼博士同时也是美国NCCN指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防治董事会成员。
两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使命
实际上,万春医药探索普那布林的步伐从未停止,并且始终保持快速的推进。
“我们在临床前研究中发现了普那布林对其他化疗药物引起的白细胞降低症同样具有保护作用,并成功找到该机理。于是,在跟FDA沟通探讨的时候,希望能够做更多的临床试验,来拓展普那布林的应用范围。基于此,我们着手开展了普那布林预防由高风险化疗药物TAC(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降低症的临床试验。”万春医药联合创始人贾林庆道出了普那布林的另一个临床试验项目的由来。
在FDA与CFDA的积极帮助下,第二个全球Ⅱ/Ⅲ期注册性临床试验——项目于今年11月30日在哈医院顺利启动。这标志着,一旦项目和项目获得成功(实现统计学意义),FDA和CFDA会批准普那布林预防所有化疗药物引起的白细胞降低症的癌症辅助用药这个非常大的适应症,包括实体瘤和血液瘤。这在世界范围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于万春医药
BeyondSpring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新型癌症治疗药物开发的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正在研发创新抗肿瘤免疫疗法,拥有稳定的内部研发产品线以及与华盛顿大学合作的泛素蛋白降解技术平台。BeyondSpring的核心产品Plinabulin,作为FirstinClass免疫抗癌药物,正在进行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3期临床研究,以及预防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2/3临床研究。BeyondSpring的管理团队有着多年的药物上市经验。
关于普那布林
普那布林作用机理的研究表明,普那布林能够激活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H1,GEF-H1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进而激活c-Jun蛋白。活化的c-Jun蛋白进入树突状细胞细胞核促进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引发树突状细胞成熟、T细胞活化以及其他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普那布林在化疗后当天30分钟即可给药,每疗程静脉注射一次,而G-CSF则需在化疗24小时后给药而且,且G-CSF受限于骨痛等副作用,普那布林副作用少,安全性良好。
前瞻性陈述
本文件载有前瞻性陈述而不是历史事实,包括但不限于“将”“期待”“预计”“计划”“相信”“筹划”“可能”“将来”“估计”“预测”“目标”“目的”等类似词汇作为前瞻性陈述。前瞻性陈述是基于BeyondSpring目前的知识及其对可能的未来事件的信念和期望,并且受到风险、不确定性和假定因素的影响。实际结果和预期事件发生的时间可能有所差别,这些预期的前瞻性陈述作为几个因素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需要公司未来业务融资的预计金额,临床试验不可预知的结果,在药物审批过程中的延迟或未通过,我们对于潜在安全、产品功效和患者临床效用的预期,以及额外的竞争市场。本声明仅在发布之日,除非法律另有规定,BeyondSpring没有义务更新公开的此类前瞻性声明,以反映后续事件或情况。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zy/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