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抗癌进步很大早筛和疫苗成效显著,改
受访专家:医院原院长、肝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杨秉辉
本报记者虞晔
癌症是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在对抗癌症的路上,致癌因素被纳入预防计划,筛查指标被发现运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免疫等多种措施合力治疗,使无数患者获得了延长寿命的机会。在我国漫长的抗癌历史中,自20世纪70年代完成第一个全国性癌症死亡率调查以来,癌症防控策略便不断完善并系统化。来自福建医科大学的叶为民教授团队近期对我国~年、~年、~年、年这4个不同阶段的癌症死亡数据,以及不同时期的癌症负担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整体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持续上升,实际负担沉重;但排除年龄、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后,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这反映出我国的癌症综合防控已取得初步成效。
50年来癌症死亡率发生变化
在过去50年里,我国政府部门进行了3次全国性癌症调查,并逐步设立癌症登记网站。第一次调查在~年,收集了个城市和个县的人口死亡原因,覆盖了全国总人口的96.7%。第二、三次调查分别在~年及~年期间开展。年初,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了最新(年)癌症登记数据。
从癌症死亡率变化趋势来看,20世纪70年代时,胃癌、食管癌、宫颈癌、肝癌、肺癌的死亡率位居男女癌症死因的前五名;90年代时,胃癌仍居榜首,肝癌、肺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分列二至五名;年之后,肺癌成为癌症死因第一位,随后是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总体而言,胃癌、食管癌的死亡率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有增长趋势,而在近十年来,呈现下降趋势。肝癌死亡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14.01/10万到达高峰23.48/10万后,近十年来又回落到15.07/10万。在~年间,肺癌死亡率出现快速升高,近十年来增势有所减缓。结直肠癌死亡率呈现稳定增加趋势,但增幅不大。女性宫颈癌只在~年间进入五大癌症死因,死亡率达14.61/10万,之后便跌出前五;但乳腺癌的死亡率不断攀升,到年时,已跃居女性癌症死因第四位。
从癌症生存率情况来看,过去10多年,我国恶性肿瘤整体生存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为40.5%,比10年前提高约10个百分点,这个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例如,年至年,美国所有癌症整体5年生存率为67%。这与我国癌谱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有一定关系,我国胃癌、食管癌、肠癌等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癌症高发,而欧美是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预后较好的癌症更高发。
不同癌症,防控各有重点
医院原院长、肝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杨秉辉教授表示,癌症是一种基因病,但诱发癌症的原因并不是只有遗传因素。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医疗水平和防癌措施的改变,都会影响癌症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总结过去的变化可为今后防控提供参考。
肺癌:控烟是关键,女性应被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zy/11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