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干预对小鼠不同疾病和器官功能的影响

北京白癜风专家挂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运动干预对小鼠不同疾病和器官功能的影响

Wereviewedthelateststudiesontheimpactofexerciseinterventionsinmiceandsummarizedthedifferentexerciseprotocolsformiceexerciseinterventions

本综述回顾了运动干预对小鼠影响的最新研究,总结了不同运动干预下的小鼠运动方案

Intreatingdisorders,thereare8majorsystemstargetedbyexerciseinterventions:themotorsystem,metabolicsystem,cardio-cerebralvascularsystem,nervoussystem,immunesystem,respiratorysystem,digestivesystem,andthesystemrelatedtothedevelopmentofcancer.Thesesystemsareinvolvedin36differentdiseases

疾病治疗方面,运动干预主要针对8个系统:运动系统、代谢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与癌症相关的系统。这些系统共涉及36种不同疾病

Itwasfoundthat,regardlessofthespecificexercisemethodchosen,mostofthemethodsdemonstratedpositiveeffectsonvarioussystemicdiseasesandorganfunctions

结果显示,无论选择何种特定的运动方式,大多数运动干预对机体疾病和器官功能均有积极影响

Itisimportanttousethemousemodeltoinvestigatethemolecularmechanismsunderlyingthehealthbenefitsofexercise.Itisalsoimportanttoestablishaneffectivemousemodelthatwillserveasapreclinicalmodelforhumanresearch

应用小鼠模型研究运动干预益于健康的分子机制十分重要。同时,建立一个有效的人类临床前研究的小鼠模型亦十分重要

Impactsofexerciseinterventionondifferentdiseasesandorganfunctionsinmice运动干预对小鼠不同疾病和器官功能的影响

郭珊珊a,黄毅儒b,张妍b,黄和c,洪尚宇a,刘铁民a,d

a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市

b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c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酶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

d医院生命科学学院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分泌代谢科,上海

摘要

背景: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适当的运动对人体有益。本文综述了小鼠在特殊疾病或生理状态下运动干预的应用。为进一步了解运动干预在治疗或预防疾病方面的效果,关键是建立一个运动干预的模型以用于未来运动干预相关研究。

方法:本文通过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语言为:(exercise[Title]ORtraining[Title]ORphysicalactivity[Title])AND(mice[title/abstract]ORmouse[title/abstract]ORmus[title/abstract])。限定因素为:发表日期为“10年之内”;将检索结果排序为“最佳匹配”。然后我们将常用的运动方法按其异同分成8组。随后评估在这8个不同的生理系统中运动干预对各类疾病和器官功能影响的有效性。

结果:根据运动干预的靶向和治疗疾病的相关性,将搜集到的篇文献文献分成8个系统:运动系统(60篇)、代谢系统(45篇)、心脑血管系统(58篇)、神经系统(74篇)、免疫系统(3篇)、呼吸系统(7篇)、消化系统(1篇)、与癌症发展相关的系统(54篇)。运动干预主要包括:跑台运动、自主转轮运动、强迫转轮运动、游泳和抗阻训练。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运动干预对系统疾病和器官功能都有积极影响。其中大多数疾病都可以通过运动而得到缓解,但有些疾病只有在使用特定的运动干预方式时才表现出最佳缓解效果。

结论:运动干预是预防和治疗小鼠疾病的基石。由于人类的运动干预通常侧重于慢性疾病、全民健身和减重,且干预依从性通常较低,因此使用小鼠模型来研究人类运动干预益于健康的分子机制十分重要。

关键词:疾病;运动干预;老鼠;器官功能

01

前言

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预防和治疗疾病,包括癌症。虽然科研工作者已经研发了大量疗法和药物来治疗大多数疾病,但运动仍是一种天然、可替代且实用的治疗方法。目前,人们有很多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比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行、球类运动和举重。不同的运动参数(如运动类型、时间、频率和强度),均会影响运动对疾病的预防或治疗效果,例如,6个月的高强度慢跑可降低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体重、腰围、体脂和血压,而中等强度运动达不到这种效果。近期,一些学者总结了各类运动对疾病的益处,如阿尔茨海默病、中风、帕金森症和亨廷顿舞蹈症。但这些综述中提到的疾病和运动类型有限,只有少数综述涉及了运动参与可改善部分小鼠生理功能。因此,关于各类运动方案在治疗疾病和改善生理功能方面的有益影响仍有待研究。大多数运动研究中都以小鼠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是,与其他动物相比,小鼠和人类的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因而可以很好地模拟人类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小鼠的繁殖周期相对较短,繁殖成本较低;目前已有完善的小鼠实验设备。本文总结了在不同机体系统的小鼠实验研究中涉及到的运动信息,以及它们与特殊疾病或生理状态之间的关系,包括癌症、肥胖和衰老等,旨在进一步了解有助于疾病治疗或预防的运动干预之间的差异,建立运动干预模型,为其他与运动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0

研究方法

.1数据收集

检索PubMed数据库,收集关于运动干预治疗小鼠各类疾病和改善器官功能的相关文献研究。检索语言为:(exercise[Title]ORtraining[Title]ORphysicalactivity(PA)[Title])AND(mice[title/abstract]ORmouse[title/abstract]ORmus[title/abstract])。为限定检索范围,设置两个限定因素:一是发表日期为“10年之内”;二是检索结果类别为“最佳匹配”。初始检索到篇文献,去除关于运动能力评估的研究,最终筛选出篇文献。这些文献均发表于年6月底前。

.数据分析

将运动干预靶向和治疗疾病的篇文章划分为8个系统:运动系统(60篇)、代谢系统(45篇)、心脑血管系统(58篇)、神经系统(74篇)、免疫系统(3篇)、呼吸系统(7篇)、消化系统(1篇)、与癌症发展相关的系统(54篇)。虽然在医学上癌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系统”,但关于癌症和运动干预的研究与其他研究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文本将其纳入并作为一个系统。

在每个系统中,文章又被细分为不同的疾病类型或器官功能。我们在表格中记录了运动干预的详细信息,并将搜索到的文章根据其运动方式和运动持续时间排列。

本文归纳了小鼠相对常见的运动方式:跑台运动、自主转轮运动、强迫转轮运动、游泳和抗阻训练。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常见的运动方式,如转棒和等距收缩训练,并在文中加以讨论。

.3运动类型

.3.1跑台运动

跑台运动是一种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小鼠疾病的训练方法。跑台运动最大的优势是可以精确控制运动强度,以便更好地研究在不同强度下的运动效果。通常情况下,小鼠喜欢以设定的速度在跑台上运动,但鉴于个体差异,轻戳小鼠臀部或者用低电流电击等刺激可让小鼠跑到力竭。

在跑台训练正式开始前,小鼠都会进行适应性的训练以熟悉周围环境。其中约有40%的文献采用跑台运动。有的研究者选择给予小鼠低强度运动以适应跑台,而有的研究者选择只把小鼠放在跑台里。一般小鼠在正式训练前5-7天开始适应,适应期间小鼠进行10-30分钟/天、速度为8-15米/分钟的训练。

当正式训练开始时,维持预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至关重要。由于在已发表文献中没有发现运动强度标准,所以本文将跑台运动的强度定义为:低强度(15米/分钟;0-5%坡度),中等强度(15-0米/分钟;0-10%坡度),高强度(0米/分钟;≥0坡度)。然而,鉴于小鼠的性别和品系都会影响训练效果,因此研究人员应根据小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样考虑到小鼠的个体差异,必须在训练前对小鼠进行力竭测试来确定每只小鼠的运动能力,在力竭测试中需要检测4个参数以便确定小鼠对应的强度,包括最大速度、最大摄氧量(VOmax)、最大血乳酸稳定值和最大心率。

在运动跑台持续时间方面,虽然小鼠可一次性连续跑个小时,但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的运动方案是:持续时间为30-60分钟/天,频率为5-7天/周。在运动干预时间方面,本文把干预时间少于6周(6周)的训练定义为短期干预,干预时间等于或大于6周(≥6周)的训练定义为长期干预。此外,急性运动干预是指持续60-分钟或是以力竭为结束的运动。

另一个可选择的是运动速度,既可以是固定速度也可以是递增速度。大多数跑台运动采用的是递增速度,因为小鼠的身体状况会随着固定的运动强度而得到改善,从而削弱了运动干预的效果。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intervaltraining,HIIT)有时也应用于跑台运动,通常这种训练包括以85%-%最大摄氧量的最大跑速,重复进行4-13次,恢复期以60%的最大速度训练-3分钟,坡度为0°-5°。

.3.自主转轮运动与跑台运动相比,自主转轮运动可使小鼠在较低强度自由运动。虽然这可能会造成小鼠的运动量有所差异,但小鼠无需承受太多应激,也可获得更多准确的数据。自主转轮运动干预时间与跑台运动相同:短期干预为<6周,长期干预为≥6周。为了监测笼子里小鼠的活动,在笼子里安装微型摄像机和电脑等监控设备,以同时对多只小鼠进行数据采集。适应性训练也被应用于自主转轮运动中;在正式训练前,研究人员通常把小鼠提前放在自主转轮中适应几天。.3.3强迫转轮运动强迫转轮使用相对较少。在强迫转轮运动中,转轮会自动旋转;如果小鼠不能维持跑速,它们会在转轮里滑行。强迫转轮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自愿转轮中出现的个体差异,大部分采用较低的运动强度(10米/分钟),并产生较少的生理应激。有文献表明,如果轮速大于10米/分钟,小鼠会有50%以上的时间在转轮里滑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动效果。强迫转轮的干预时间与跑台运动相同:30-60分钟/天,以6周作为短期干预(<6周)和长期干预的(≥6周)分界点。.3.4游泳游泳虽然在小鼠运动干预中应用较少,但仍有一定优势。众所周知,游泳是有效的有氧耐力训练,因为游泳时会动员全身的肌肉和韧带。然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须小心照看小鼠,以免其溺水或漂浮。此外,游泳时水温应保持在30℃±1℃。在训练之前让小鼠适应游泳池亦十分重要。适应训练开始于实验前3-7天,每天让小鼠泳15-分钟。训练强度由每天游泳训练时间决定:低强度(0-59分钟/天),中等强度(60-89分钟/天),高强度(≥90分钟/天)。根据训练的适应情况,选择固定或递增训练时间。游泳干预时间采用与跑台运动相同的标准:以6周为临界点,短期干预(6周),长期干预(≥6周)。.3.5抗阻训练长期以来,抗阻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然而由于操作复杂,所以在小鼠运动干预中并不常见。小鼠的抗阻训练通常是简单化的负重爬梯。为达到预期效果,爬梯通常设置接近垂直于地面(80%-85%坡度)。小鼠需在训练前几天熟悉爬梯。在结束适应训练之前,研究人员需观察小鼠从底部到顶部成功爬梯的完整过程。爬梯的运动强度是由小鼠完整地重复攀爬次数和其尾部负重决定的。大多数研究要求小鼠每天重复8-15次,重复之间间隔1–分钟休息时间。负重随着训练的进行而增加,范围从小鼠体重的50%–%。训练干预时间与上述其他干预一致,6周作为短期干预(6周)和长期干预(≥6周)的临界点。

03

研究结果

3.1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骨骼肌3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是运动;同时还具有结构支撑和保护功能,包括维持身体姿势、支撑体重和保护内脏器官。

3.1.1骨骼肌萎缩骨骼肌萎缩是机体在长期营养不良、疾病、肌肉退化以及使用某些药物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治疗骨骼肌萎缩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营养干预。最新研究发现,适当运动对预防和治疗骨骼肌萎缩具有重要作用,因为运动可以增加棕色脂肪组织,从而增加肌肉的运动能力。附表1显示,在肌萎缩小鼠模型中,主要的运动干预方法为跑台运动和自主转轮运动。运动干预主要是在跑台上进行短期或长期中高强度运动。只有1篇跑台运动的文献采用了适应性训练:在正式训练开始前,小鼠被迫在无坡度的跑台上以5米/分钟、10分钟/天的强度适应7天。一些研究中自主转轮运动也被作为一种运动干预手段,且一般为长期干预。此外,短期低强度的游泳运动、等长收缩的抗阻训练、速度为16转/分钟的短期低强度转棒运动等干预方法也用来治疗小鼠肌肉萎缩。在进行转棒跑台运动时,小鼠在以低速度(16转/分钟)第一周跑15分钟,第二周跑30分钟以适应转棒。肌萎缩小鼠模型主要是药物诱导或慢病诱导,或是杜氏肌营养不良性的mdx小鼠。运动干预对肌萎缩小鼠肌肉质量和骨骼肌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研究显示,运动对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诱发的肌萎缩小鼠有部分积极作用(附表1),表明CKD小鼠可能对跑台运动有不同反应,或因两周的训练时间太短,无法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3.1.衰老相关的肌肉减少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质量减少和功能丧失的过程被称为“老年性肌萎缩症”或“肌肉减少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肌肉萎缩症。从附表可以看出,肌肉减少症的主要运动干预为跑台运动和自主转轮运动。跑台运动,包括高强度间歇运动,是最常用的运动干预方法,一般为短期或长期干预。一些研究采用短期或长期自主转轮运动干预,或与抗阻训练相结合进行长期联合干预。此外,长期抗阻训练也被用于治疗快速衰老的小鼠。对于肌肉减少症的治疗,往往采用长期运动干预,这可能是因为老年小鼠的肌肉功能的改善需要更长时间。这些运动研究均表明,运动对肌肉减少症小鼠的骨骼肌再生、肌肉代谢和运动功能有积极的影响。3.1.3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疾病,导致骨折倾向增加。据估计,年全球有亿多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尤其是老年人和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本身不能有效改善肌肉功能或预防骨折。因此,运动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首选。只有两篇文章讨论了运动干预对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附表3),均采用长期递增速度的跑台运动,其中1篇文章对小鼠进行适应性训练,在第1周连续6天以8米/分钟(坡度为0°)、10分钟/天的跑台运动予以适应。上述两种运动方案对改善骨性能、缓解骨质疏松均有积极作用。3.1.4骨骼肌运动功能

骨骼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功能、维持功能和代谢功能方面。近年来,许多研究揭示了运动诱导骨骼肌适应机制和基因表达模式,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运动如何改善骨骼肌的运动功能。

从附表4可以看出,在与骨骼肌运动功能相关的小鼠研究中,主要的运动干预是跑台运动、自主转轮运动和游泳。所有跑台运动以低或中等强度进行。大多数跑台运动是急性运动,其他是固定速度的长期运动。在正式运动开始前,小鼠进行连续-3天低强度适应跑台训练。在自主转轮运动研究中,干预周期为短期或长期干预。此外,短期振动训练和长期转棒运动干预在研究中也有应用。研究骨骼肌运动功能主要采用的小鼠模型包括野生型C57BL/6J小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肌肉生长抑制素缺陷小鼠。

这些运动干预措施对骨骼肌的适应性和重塑具有积极作用,且这些适应性变化可能是改善骨骼肌运动功能的基础。然而,对于高脂饮食(HighFatDiet,HFD)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运动本身只能提高其部分运动能力,只有运动与饮食相结合才能逆转其骨骼肌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功能障碍。

3.1.5线粒体质量控制线粒体参与细胞代谢、钙稳态、自由基产生和凋亡的调节。骨骼肌功能与线粒体质量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在调节线粒体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附表5显示,小鼠线粒体质量研究的干预为跑台运动和自主转轮运动。以上运动干预结果显示,运动的积极影响维持了整个骨骼肌线粒体网络的功能,确保肌细胞的能量供应。因此,运动可以维持骨骼肌线粒体质量。3.1.6骨密度和骨质量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是评价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重要指标。骨密度和骨质量定义了所有与骨强度相关的特征。多种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骨密度和骨质量的下降,如激素改变、衰老、饮食,甚至慢性疾病。虽然很多方法都可以提高骨密度和骨质量,但最近研究表明,运动疗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附表6显示,研究骨性能的主要运动干预为跑台运动和自主转轮运动。在这类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采用低或中等强度、短期或长期干预、以固定或递增速度的跑台运动。也有研究使用自主转轮运动进行长期干预或短期的自主攀爬运动。以上研究主要采用野生型C57BL/6J小鼠和肌肉生长抑制素缺陷小鼠模型。在所有运动方案中,小鼠的骨量、骨强度和骨密度均有所改善,表明骨质量得到了提高。3.1.7骨骼肌血管再生血管再生涉及多个因素的生理过程,包括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以及它们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运动是激活成人血管生成反应的生理过程之一。运动能够增加血管生成生长因子表达和骨骼肌毛细血管,众所周知这些改变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是有益的。附表7显示,在骨骼肌血管生成相关研究中,主要的运动干预是跑台运动和自主转轮运动。在跑台运动中,主要是一次性或短期高强度训练。在自主转轮研究中,采用急性、短期或长期运动干预。此外,还有一种“全身周期加速”的被动运动也用于运动干预中。常用的小鼠模型主要有:NMRI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gammacoactivator-1,PGC-1)基因敲除小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α过表达小鼠和C57BL/6J小鼠。以上运动干预对促进血管生成和诱导骨骼肌血管生长因子表达均有积极作用。3.1.8肌纤维转化骨骼肌由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组成,以肌球蛋白重链(MyosinHeavyChain,MyHC)亚型进行基本分类。小鼠肌纤维包括Ι、IIa、IIb和IIx这4个MyHC亚型。肌肉具有很高的可塑性,不同类型的纤维在运动等刺激下可以相互转换,不同类型的运动可调控不同的转化方向,但其潜在通路仍未知。附表8显示,在肌纤维转换的相关研究中,常用的运动干预为跑台运动和自主转轮运动。这两种运动干预均为短期或长期干预。在跑台运动中,低强度运动足以诱导肌纤维转化。由于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分子通路上,因此常用的小鼠模型为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或转基因小鼠。大多数研究表明,特定的基因或蛋白在运动诱导的纤维转化中十分重要,进而说明运动参与了肌纤维重塑的复杂通路。

3.运动对代谢系统的影响

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正在迅速增加。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有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均有其各自特点,但也相互关联。尽管已经开发了许多治疗这些代谢性疾病的策略,但攻克这些疾病仍充满挑战。小鼠的研究表明,运动有利于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1肥胖肥胖是因组织中过多的脂肪堆积引起的。目前,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着许多国家。肥胖与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以及癌症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或运动可以减轻体重,改善代谢状况,并降低人患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这表明体力活动和运动在预防治疗肥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附表9显示,小鼠肥胖相关实验主要采用的运动干预为跑台运动、自主转轮运动和游泳。在大多数跑台运动干预中,小鼠以低、中或高强度进行长期运动,速度3-米/分钟,坡度5°-5°(附表9)。小鼠通常在正式训练开始前进行连续3-4天或15分钟的适应性训练。在自主转轮运动研究中,进行短期或长期运动干预(附表9)。在游泳研究中,通常应用短期或长期的低、中或高强度干预,且小鼠在干预前进行3天的适应性训练。这些研究中最常用的小鼠品系是C57BL/6小鼠,最常见的肥胖建模方式是高脂饮食干预,提示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肥胖小鼠可能是研究运动对这一疾病影响的有效模型。这些运动方法通常能减轻肥胖小鼠的体重、改善其脂质和葡萄糖代谢、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性。3..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成人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达到10.9%和35.7%。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与早期肾病、小纤维神经病变、早期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有关。近期研究表明,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提示运动有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潜在作用。如附表10所示,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运动干预多采用中高强度的急性或长期跑台运动,速度为6-1米/分钟,坡度为0°-10°。一些研究采用了短期自主转轮运动。另外,强迫转轮(forced-exercisewalkingwheel)也被应用于糖尿病小鼠研究中。糖尿病研究中常用的小鼠品系为db/db小鼠—一种瘦素受体基因缺陷的自发性型糖尿病小鼠。也有一些研究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型糖尿病C57BL/6小鼠作为疾病模型。在糖尿病前期(葡萄糖调节受损)小鼠中,多采用跑台运动,通常以低、中或高强度进行急性、短期或长期干预,速度为8-18米/分钟,坡度为0°-0°。一些研究中,小鼠在正式运动训练开始前适应性训练4-7天。此外,还有一些研究使用了电动转棒仪和自主转轮运动。此项研究中应用的小鼠品系呈多样性,包括野生型C57BL/6小鼠、瑞士野生型小鼠和其他转基因小鼠。建立疾病模型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如高脂饮食诱导、慢性间歇性低氧诱导胰岛素抵抗和奥氮平诱导的高血糖。这些运动方案通常对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小鼠的葡萄糖代谢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均有积极的影响。3..3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症状是肝脏中脂肪的过度积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在逐年持续增长。然而,目前尚无经批准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的药物。研究表明,包括运动在内的生活干预方式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提示运动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正如附表11所示,在小鼠实验中,首选的运动干预为跑台运动,在此方案中,小鼠在正式运动前进行了1周适应性训练,之后以低或中等强度进行短期或长期干预,速度为8-18米/分钟。上述研究最常用的小鼠品系是C57BL/6雄性小鼠,最常用的非酒精性脂肪建模方法是高脂饮食干预。目前,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模型是研究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影响最常用的小鼠模型。在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小鼠中,跑台运动可降低肝脏脂肪含量,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增加胰岛素敏感性。3..4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临床症状,包括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降低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附表1显示,在代谢综合征小鼠研究中,最常用的干预手段为短期和长期自主转轮运动,在开始运动训练方案之前无适应性训练。这些运动干预通常能减轻代谢综合征小鼠体重,改善糖脂代谢,促进其能量利用。3..5衰老衰老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生理或病理现象。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延缓衰老,改善衰老表型,提高生活质量。附表13显示,与衰老相关的小鼠实验主要采用的干预方式是长期自主转轮运动,在正式训练前未进行适应性训练。此外,有一研究中采用的是长期低强度跑台运动,速度为5-13米/分钟。这些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延缓老年小鼠细胞衰老,改善动脉弹性和线粒体健康。3..6代谢相关信号通路附表14显示,研究还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yy/89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