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体重70Kg的病人,切下来的肿
最近,丁香园一位站友,在「普外版」上分享了一个特殊的病例:入院体重70+公斤的病人,割下的肿瘤就占了40+公斤。
这是什么肿瘤,如何进行确诊?手术怎么做,手术后应该如何治疗?丁香园(ng)今天就给大家一一来分析~
病例资料
患者老年男性,以「发现腹部肿物3年」主诉入院。
患者3年前无意汇总发现腹部肿物,之后由于其不影响日常生活一直未行诊治,此次因为肿物进行性增大,影响睡眠呼吸入院。
术前辅助检查:
全腹部CT:1.腹部膨隆,腹腔内可见巨大囊实性肿物,主要位于左侧腹腔,所见大小约××mm;2.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脂肪密度及液性密度影;3.边界不清,腹腔内周围脏器受压,肿瘤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部分双肾。
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彩超:EF(有效射血分数)60%,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退,少量心包积液。
心电图:无异常。
血常规:Hbg/L,白蛋白32.8g/L;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无异常;凝血功能无异常。
术前对患者手术耐受及综合情况进行系统评估,以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术中及标本照片:(为减少读者不适,所有图片均黑白化处理)
肿物位于肠管内侧已经极度膨隆
可见其上迂曲血管
手术分离肿物与正常组织
切下的肿物标本
患者术后送ICU恢复,第2天转回普通病房,术后10天患者康复出院。
但是,相信丁香园的临床医生读者们,可能对更多的问题感到好奇:这例手术切下来的肿块到底是什么?术中需注意哪些临床要点?患者术后还需要进行什么样的系统治疗吗?
临床要点
根据患者术前临床症状(3年病史、日常生活没有受到影响、慢增长),术中肿物位置(后腹膜),结合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回报等,最终可确诊患者肿物性质:
腹膜后肿瘤,混合型脂肪肉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合并粘液性脂肪肉瘤)。
腹膜后肿瘤是一类临床常见肿瘤,其来源多样大部分为软组织肉瘤,但也存在恶性度很高的可能。在其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完整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基础
腹膜后肿瘤由于其肿瘤位置,一般出现时可以不伴有任何临床症状,当其发现时一般已经非常巨大。因此,是否能否完整切除,是腹膜后肿瘤综合治疗的关键。而此类手术的难点在于腹腔内肿瘤的彻底清扫,以及体内血管的重建吻合。
由于其肿瘤巨大,因此术前需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来源以及边界。同时在手术中需注意麻醉用药、切除后可能存在的低血压和手术出血风险。在手术后,则需注意患者的全身水电平衡及肾功能情况。
同时,腹膜后肿瘤具有手术后高复发,复发生长迅速,一般很少出现远端转移等特点。因此,术后的规范治疗也是其生存关键。
论坛另一例腹膜后肿瘤病例影像学资料
可见肿瘤完全填塞整个右腹部
(图片来源:医院肝胆科)
2.放疗+化疗是术后常规治疗方案
由于腹膜后肿瘤来源多样,5年生存率为50~60%,其中某些肿瘤恶性较高。同时由于其术前肿瘤巨大,很有可能存在肿瘤播散、种植的情况。
因此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常规的放疗+化疗,并根据其病理检查结果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术后生存时间。
淋巴瘤等少数腹膜后肿瘤对化疗敏感,多数的腹膜后肿瘤尚无有显著疗效的化疗药物。多柔比星、达卡巴嗪、吉西他滨等虽表现出一定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要大样本的临床实验。
同时新型血管靶向药物也已经FDA批准用于腹膜后肿瘤术后化疗,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尚未广泛开展,其疗效还需要在进一步临床实践中验证。
3.定期复查、预防复发、争取再次手术机会
腹膜后肿瘤的另外一大特点是高复发高手术率,很多病人都经历过三次以上的肿瘤反复切除。而是否争取足够时间,能够再次手术是患者能够存活的关键。
此类患者往往经历过多次手术,并且肿瘤复发间期逐渐缩短,直至衰竭无法再进行手术。
因此,患者除需要重视第一次手术的根治性(尽量做到R0期切除),也需要在复发出现时找寻合适的手术时机,避免因连续多次手术引起严重并发症。
临床总结
腹膜后肿瘤是一种临床常见肿瘤,外科切除是对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对于肿瘤具体病理分型了解,对于规范放疗+化疗综合治疗的认识,以及术后规范复查及时手术,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我们在文章末端「阅读原文」里放置了这个帖子的链接,经过丁香园用户认证的医护人员,可以白点风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yy/6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