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敷还是热敷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处理方法
导读全球范围内每天都进行着数以百万计的化疗药物静脉输注,经静脉给化疗药物会导致血管壁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出现化疗药物静脉外渗。发生外渗反应后,冷敷或热敷是采用的常见手段之一。1冷敷在发生外渗反应后,使用冷敷法可以减少肿胀,并可以降低受损组织的代谢水平、进而限制组织损伤的范围。局部冷敷被广泛应用于蒽环类药物和氮芥外渗。多西紫杉醇和紫杉醇外渗会导致皮肤着色、发红和敏感,因而只能冷敷。冷敷的方法:4次/天,每次20min,持续24h-48h。因为冷敷会加重奥沙利铂所致的冷神经性反应,所以发生奥沙利铂外渗的患者用热敷。2热敷热敷的方法:4次/天,每次持续20min,在开始的24-48h内使用。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后到底是热敷还是冰敷仍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之一,国内外均有一些专家认为植物碱类抗癌药物外渗适用热敷。但Jones认为当长春花碱类药物造成外渗反应时,如进行热敷法将增加溃疡的形成,而冷敷法能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局限外渗反应影响的区域。因此植物碱类外渗选择冷敷或热敷尚待深入研究和临床观察,临床护士应慎重使用。原文摘自于黎贵,张淑香,徐波,《化疗药物静脉外渗的循证管理》,中国护理管理[J],,13(3):14-15.
上一篇文章: 胃肠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化疗方案及药物作用 下一篇文章: 胃肠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化疗方案及药物作用
本文来源于“点滴安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yy/1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