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类化疗药的发展简史
铂(Pt)也称为白金,提到它,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铂金,的确,铂作为比较稳定的金属元素,现在被广泛的用于饰品的制作上,然而除了饰品的作用外,铂还在医药领域上被广泛的应用,甚至可以说是目前临床上不可缺少的。
铂最早于年由意大利的JuliusScaliger发现,化学性质极稳定,不溶于强酸强碱溶液,在空气中不氧化。第一电离能9.0电子伏特。化合价为+2、+4和+6。熔点℃,沸点℃。密度21.46克/立方厘米。银白色金属,质柔软,有延展性。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体。铂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除溶于王水和熔融的碱外,还溶于盐酸和过氧化氢、盐酸和高氯酸的混合物中,除此之外,铂常温下不与一般强酸、碱和其他试剂作用。
临床上现在应用的顺铂,早在年就在实验室里被合成,名为顺式-二氨二氯合铂(Ⅱ),又称顺氯氨铂,年分离得到顺反异构体,直到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Rosenberg等人才发现其顺式异构体有抗癌作用,而反式异构体无此作用,并于年开始应用于临床。铂类药物因其独特的抗癌机制和广泛的抗癌谱,已成为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的化疗药物之一,作为基本药物被广泛用于肺癌、膀胱癌、卵巢癌、宫颈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头颈部肿瘤等常见恶性肿瘤的治疗。
铂类抗癌药物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通过进入肿瘤细胞后与DNA形成Pt-DNA加合物,从而介导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进而产生抗癌效果。
包括4个过程:
①跨膜运转进入细胞;
②在细胞内发生离解反应生成水合配离子;
③向靶DNA迁移;
④与DNA配位形成Pt-DNA加合物,使DNA的合成受阻。
在后续的发展中,临床上依次开发出第一代的顺铂,第二代的卡铂、奈达铂,第三代的奥沙利铂等,其更新发展的特点是疗效提高,毒副反应减少,交叉耐药现象的减少,因此奥沙利铂目前的应用比较广泛,而第一代和第二代铂类因其特定的优势,在临床上还是有着一定的应用。
肺癌常用的含铂化疗方案有TP、GP、EP、PP、DP,肠癌的含铂化疗方案主要是以奥沙利铂为主的CAPEOX方案,食管癌含铂化疗方案主要有DCF、ECF、CPT-11联合DDP或者CAPEOX方案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铂类已经成为临床各种肿瘤化疗不可或缺的基石药物,即使在目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很火的情况下,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地位仍然不可取代。
科学界对于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还在进行中,目前已有多个药物进入临床实验中,而已经上市的铂类药物,临床也在积极探索其不同的联合用药方式,以提高其疗效和拓展适应症。
好了,今天的介绍到此为止,我是咿吆君,每天五分钟,学习变轻松,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sx/9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