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60周年特别节目何侠精准放
医院成立60周年系列特别节目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精准放疗开启放疗新时代
“以前放疗科医生还被称作框框医生,在患者身上画个框就可以开始治疗,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医院副院长何侠
得了癌症,选择什么治疗手段?患者在求医的过程中很茫然,经常不知道何去何从。对此,医院副院长何侠认为,其实,目前最前沿、最优化的良策应该是精准治疗。
过去人们认为“放疗放疗,一放就了”,对放疗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其实七成左右的癌症患者需要接受放疗,随着精准放疗技术的出现,这种担忧没有必要。
今天的健康新7点,他将和龙斌一起聊一聊《精准放疗改变了什么?》这个话题。
本
期
嘉
宾
何侠副院长
医院
医院副院长
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放射治疗中心主任,江苏省放射治疗质控中心主任,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放射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理事等职。
01
假如没有精准放疗,李宗伟会如何?
年7月份,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检查出鼻咽癌,随医院接受治疗。
当时人们都纷纷觉得惋惜,一度猜测李宗伟或因此退役。年3月,马来西亚羽协发布消息称,李宗伟在前后经历33次质子治疗(放射治疗的一种)后,身体已经痊愈,目前正在积极备战马来西亚公开赛。
但是,癌症治疗后,想要再次参加高强度的国际比赛却是对李宗伟37岁的身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6月,李宗伟在个人社交媒体上作出回应:尽力,但健康为主,选择退役。
不管怎么说,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让癌细胞消失,还是令人惊奇,也为他感到高兴。
医院副院长,肿瘤放射治疗专家何侠教授介绍,李宗伟通过放疗能治愈鼻咽癌并不是个例。
目前很多前沿的精准放疗技术,对于一些恶性肿瘤都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鼻咽癌,比如,在医院近十年的统计,通过精准规范的治疗,不同分期鼻咽癌患者的五年平均生存率已达82.6%。像李宗伟这样的早期鼻咽癌患者,治愈率则更高。
02
什么是精准放疗?
随着CT、MRI和PET-CT等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加速器的使用,随着剂量算法模型的成熟,以及具有验证和记录功能放疗网络的应用,放疗进入了“智慧精准放疗”新时代,那么智慧精准放疗“精准”在哪呢?
放疗进入了“智慧精准放疗”新时代
精准定位
肿瘤在哪里?定位很重要。
与普通放疗不同的是,精准放疗采用的是精准定位,所用设备是专用大孔径定位CT,利用三维重建的方法,可以精准确定肿瘤的位置以及肿瘤与周边器官的关系。
除了位置的精准,还有生物学的精准。
哪些是活跃的癌细胞,哪些处于静止期,哪些长着癌细胞的样子但实际已经死亡了,有些通过PET-CT检测糖代谢就可以分辨出来,对活跃癌细胞高剂量照射,对静止甚至死亡的癌细胞不过度照射,打击也更精准了。
精准计划设计
定位准了,还要有准确的计划。
进行精准放射治疗,必须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可以接受CT、MRI和PET-CT等图像,并且可以进行图像的融合。
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医生可以精准确定肿瘤病灶以及周边的重要器官,根据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确定的规则进行肿瘤靶区和重要器官的勾画,靶区又分成了GTV、CTV和PTV。
物理师根据医生勾画的靶区以及肿瘤病灶的剂量处方、重要器官的耐受剂量限值进行计划设计,对设计好的计划,医生和物理师一起,利用计划评估工具如DVH图和相关指标对计划进行严格评估。
精准治疗
实施的精准放射治疗,治疗参数是由治疗计划系统通过网络传送过来,排除了人为操作误差的影响。
为了减小摆位误差,通常要做位置验证,利用加速器自带的影像验证装置如EPID或CBCT,采集位置影像信息并与定位时的影像信息进行比对,获得摆位误差值并进行校准。
对病人存在的器官运动,如心跳、呼吸等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呼吸门控技术、主动呼吸控制技术、位置实时追踪技术以减小器官运动对治疗的影响。而常规放疗,没有体位固定设施,很难保证体位的重复性;不进行位置验证,也没有限制器官运动的措施,是一种粗旷的治疗。
智慧精准放疗是在常规放疗基础上通过精准的肿瘤定位,精准的计划设计、剂量计算及在治疗机上精准执行的一种全新的肿瘤放疗技术。
它融合了三维图像处理技术、高精度的剂量计算算法、尖端的直线加速器系列技术、先进的肿瘤诊断技术、放射生物学前沿研究成果等。在智慧精准放疗的全过程中,每一步都强调精度,这相对于常规放疗是质的飞跃。
智慧精准放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肿瘤放疗实现了“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低损伤”的治疗模式,可概括为“四最”,即靶区(病变区)内受照剂量最大,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最小,靶区内剂量分布最均匀,靶区定位及照射最准确。
03
“精准放疗”能做的越来越多
长期以来,放疗在癌症治疗中都处于“配角”地位,很多人罹患癌症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手术开刀。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随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等新技术的出现,放疗已告别“机关枪扫射”般的模糊照射时代,能够对肿瘤实现“精准”的放疗,减少对正常细胞的误伤,不仅疗效更显著,副作用也更少。
一位鼻咽癌患者正在接受放射治疗
近些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放疗的重要作用。已有部分国际研究表明,在早期的乳腺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癌症治疗中,“精准放疗”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有可能与手术相媲美。此外,放疗在鼻咽癌、肺癌、头颈部肿瘤等癌症治疗中,优势也较明显。
04
精准放疗要求更多的放疗设备
伽马刀、射波刀、托姆刀……各种“刀”也许会让患者和家属云里雾里,实际上,这些“刀”都是放疗。
何侠教授指出,实际意义上的“刀”指的是单次照射的立体定向大分割的放疗。“分割”是个放疗领域的词汇,常规分割治疗时间较长、单次剂量较小(1.8-2.0Gy/次),而大分割则是单次剂量较大,因此治疗时间也比较短,相应的副反应也会降低。
但所谓的“刀”是将放疗根治量一次性给予患者,只有一次照射的才能叫“刀”,社会上有人说做了5次刀、10次刀,这就明显不对了。
龙斌在何侠的带领下参观各种放疗设备
虽然都叫“刀”,但各种刀也仍然有区别。比如射波刀的射线可以追踪移动的肿瘤,所以对运动器官肿瘤的追踪作用就比较强,特别适合会随呼吸明显运动的胸部等肿瘤的治疗。
而托姆刀突出的优点是多个病灶同时照射,照射范围大,适合体内多病灶靶区同时照射,也对形状不规则肿瘤能很好地适形覆盖,多点照射在一次计划里完成,减少了误差,也减少了副作用。
05
精准放疗患者认可度在提升
何侠教授说,根据WHO公布的数据,45%的肿瘤患者可以获得治愈,其中22%是通过外科手段,18%是放疗,药物治疗占到5%。
放射治疗的根治效果仅次于外科手术,个癌症患者,大约有70个需要放疗帮助,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放射治疗和其他治疗手段相融合
当然肿瘤的治疗手段也不是孤立的,把放射治疗和其他治疗手段相融合,合理配合和其他治疗来取得协同效应,如术前术后做放疗或放化疗、术中放疗、同期放化疗,在放疗之前做化疗等等,都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最合适的方案。
节目编导:刘其江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sx/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