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ITP有两个要点,你把握住了吗
治疗ITP有两个要点,你把握住了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出血风险增加。部分患者仅有血小板减少而没有出血症状。
ITP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型主要见于3-9岁儿童,发病前1-3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慢性型绝大多数发生于成人,常见于育龄期女性。
治疗ITP有两个要点,你把握住了吗?——阻止破坏和促进生成。
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失耐受,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和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阻止血小板过度破坏和促进血小板生成是治疗ITP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西医治疗ITP,激素是首选药物,服用后血小板一般可升高,但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可出现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糖尿病、急性胃黏膜病变等不良反应。同时伴随激素的减量,血小板也随之降低,停药后绝大部分复发。
丙种球蛋白主要用于ITP的紧急治疗。施脾切除手术虽有一定疗效,但手术危险性大,且术后复发率在60%左右,同时脾脏又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切脾后患者部分免疫功能丧失,容易引起多种病菌感染,给患者肉体和精神上带来巨大痛苦;而采用硫唑嘌呤、环孢素A、达那唑、长春新碱等化疗药物治疗本病副作用大、疗效低,对肝肾损害大,得不偿失;促血小板生成素、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虽然对于部分复发难治性病例有效,但价格昂贵,难以持久。
可以说:单纯西药对血小板减少症目前尚无理想的根治方法。
相比于西医,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具有疗效高、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等优势:ITP属中医的“血症”、“发斑”、“肌衄”等范畴。
病因可概括为外感和内伤。病机为邪热妄行;脾气虚损,气不摄血;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且易虚实并存,“虚”常见有阴虚、气虚;“实”常见热和瘀。
故长期以来,《血证论》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是大多数中医所遵循的通治血症的大纲。但由于中医接诊时,大部分病人已经历西医治疗,激素、丙球、长春新碱、环孢素等的应用,使病人体质被掩盖,出现了比较复杂的病证,按照常见中医分型治疗效果亦不甚理想,这也是很多病例吃中药、中西结合还无法达到治愈的原因。应该灵活使用解毒凉血,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化湿祛湿、补肾健脾宁心,疏肝健脾诸法,益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治疗ITP:建议标本兼治、中西联手
中西医结合能更好的利用各自的长处,可达到短、长期俱佳的效果,如在急性发作期,出血严重,常见如鼻出血、牙龈出血、更严重者常伴有内脏出血,表现为尿血、吐血、便血、咯血等,此时当以中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同时采取西医手段迅速控制症状。急性出血期过后则以治疗气虚、脾虚、肾虚、血瘀为主。
日常治疗的主线则按照规范进行,实施观察患者各类检查数据的微妙变化和体征表现,适时采取灵活的调节纠正性治疗,以保证主要治疗方案按计划正常进行。
在不同阶段,还采取适时推动和巩固的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巩固治疗成果,防止病情反复。
病友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sx/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