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导致化疗伤口外渗的原因,怎么护理
化疗是目前控制恶性肿瘤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会偶见化疗药物外渗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不仅跟药物和病人自身有关,与护理人员的经验、技术也是密不可分。一旦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情况,应尽快处理好外渗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中。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导致化疗药物外渗损伤的原因1.药物方面的相关因素:化疗药物外渗损伤与抗肿瘤药物(种类、剂量、应用方式)及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组成、用药顺序等)相关。据化疗药物外渗后对组织的损伤程度,把化疗药物分为三类:发疱性化疗药物、刺激性化疗药物、非发疱性化疗药物。发疱性化疗药物是指外渗后能引起皮肤黏膜形成水疱并可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的化疗药,如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吡柔比星、氮芥、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去甲长春碱、长春花碱酰胺、更生霉素、丝裂霉素等。
刺激性化疗药物是指外渗后能引起局部灼伤和轻度炎症,而不引起坏死的化疗药,如氮烯咪胺、卡氮芥、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米托蒽醌、异环磷酰胺、紫杉醇、足叶乙苷、丙脒腙等。
非发疱性化疗药物是指外渗后无明显发疱和刺激作用的化疗药物,如阿糖胞苷、健择、氨甲蝶呤、环磷酰胺、顺铂等。
2.病人方面相关因素:以往治疗情况(用药总量、治疗次数、合并放疗等),与末次治疗的间隔时间,全身状况、年龄,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3.护理人员方面的相关因素:(1)护理技术相关因素:扎针时反复穿刺;针头斜面未在血管内;推注速度过快;选择的静脉不当。
(2)护士缺乏化疗护理知识:缺乏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方面知识;推药过快,导致药物渗漏;推注药物时疏忽检查针头是否在血管内;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护士巡视观察不够,未及时发现药物渗漏等。缺乏化疗药物渗漏后早期的应急处理知识;对化疗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不到位。化疗药物外渗损伤后的临床及分级1.临床表现。下列情况应考虑化疗药物外渗的现象:病人主诉注射的部位有尖锐的刺痛或烧灼感;
注射的部位有肿胀;
静脉推注时感觉有阻力;
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
化疗药物外渗损伤早期为化学性炎症反应,并发感染时疼痛加重,体温升高,可有白细胞升高,渗液常见为脓黄色黏稠液体,或其他典型临床感染表现。
化疗药物外渗症状图2.分级。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常用术语评定标准3.0版,化疗药物外渗后皮肤不良反应分级:
l级,为皮肤红斑、瘙痒;2级,疼痛或肿胀,伴炎症或静脉炎;3级,严重溃疡或坏死;需要手术治疗。目前,护理家平台上可提供化疗药物外渗伤口处理的伤口护理团队有以下: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伤口护理门诊
医院李琦换药室
上海交通大学附医院伤口门诊
医院伤口造口门诊
医院伤口造口护理门诊
医院无痛换药中心
医院伤口护理门诊
Tips.您可前往护理家(大众版)APP,选择相应的伤口护理团队进行详细咨询。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sx/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