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患者放疗或化疗后的抑郁症状和生活

妇科恶性肿瘤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和危害性仅排名在乳腺癌后。随着医学科技和治疗手段的逐渐更新与发展,化疗、手术及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已经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限。但是,高强度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对治疗效果及预后而言非常不利。本文选取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作以下报道:

1

入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病理确诊,KPS(体力状况)在70分以上;②年龄≥18周岁,语言交流无阻,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协议书。患者年龄在24-80岁之间,平均年龄(58.3±4.6)岁,其中放疗治疗52例,化疗治疗64例。对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组间差异均衡(P0.05),可进行比较。

2

主管护师经过专业培训后进行量表评定,采用CARES(癌症康复评价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予以评价,主要包括婚姻生活、心理状况、躯体康复等方面,总分共计59分;采用CES-D评价心理状况,其中T20在15分以下表示不存在抑郁症状,T20在16~19分之间表示可能存在抑郁症状,T20在20分以上表示存在抑郁症状。

3

比较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得分情况。治疗12个月后,例患者的心理状况、躯体康复、总分均显著升高,但婚姻生活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抑郁症状发生率。52例放疗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8.5%(20/52),64例化疗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70.3%(45/64),组间统计比较,化疗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患者(P0.05)。

4

妇科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但临床中有关患者接受化疗、放疗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是否受到影响的报道较少。由本组研究结果可知,治疗12个月后,除婚姻生活评分有所下降,心理状况、躯体康复、总分均得到显著提升(P0.05),这充分说明化疗或化疗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也各有不同,不可否认的是化疗或放疗对患者身体产生的副作用,其中性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性生活需求,尽量控制并发症情况。癌症患者常见并发症即为抑郁状态,相关文献报道,20%~50%左右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其不仅影响患者临床治疗和康复速度,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本组研究发现,化疗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患者(P0.05),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呈现一致性。

5

玉竹林医疗网院专家指出,综合上述分析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报道,可知妇科肿瘤患者放疗或化疗后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但生活质量得到良好改善。鉴于此,针对妇科肿瘤放疗或化疗治疗的患者,需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首先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一旦发现其出现抑郁症状时要及时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宣教;然后加强对护理人员心理干预知识和抑郁症护理的指导与培训,使其明确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不利影响,了解抑郁症的绝对治疗指证,并遵照医生指示进行针对性护理指导。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花多少钱
引发白癜风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jj/7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