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
作者:徐兵河 田富国 喻璟瑞 宋艳秋 石建华 张百红 张燕军 袁志平 吴穷张清媛 南克俊 孙强 李维廉 胡建兵 毕经旺 孟春 戴红 蒋宏传 岳顺曹邦伟 孙玉萍 王殊 佟仲生 沈朋 伍钢 唐利立 邓甬川 贾立群沈坤炜 庄武 谢晓冬 伍尤华 陈琳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预防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根据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原则,将受试者按1∶1∶1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ug/kgPEG?rhG?CSF组,6mgPEG?rhG?CSF组和5ug/kgPEG?rhG?CSF组。其中乳腺癌患者接受2个周期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病情接受1~2个周期化疗。全组患者采用TA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或TA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多西他赛联合卡铂化疗方案,21d为1个周期。
结果 ug/kgPEG?rhG?CSF组,6mgPEG?rhG?CSF组和5ug/kgPEG?rhG?CSF组患者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g/kgPEG?rhG?CSF组,6mgPEG?rhG?CSF组和5ug/kgPEG?rhG?CSF组患者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69.7%、68.4%和6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3)。ug/kgPEG?rhG?CSF组,6mgPEG?rhG?CSF组和5ug/kgPEG?rhG?CSF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6.1%、6.4%和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5)。ug/kgPEG?rhG?CSF组,6mgPEG?rhG?CSF组和5ug/kgPEG?rhG?CSF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7%、4.1%和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
结论 行TAC方案或TA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化疗后48h单次注射ug/kg或6mg固定剂量PEG?rhG?CSF,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疗效确切。与连续注射5ug/kg-1·d-1rhG?CSF比较,预防化疗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相当,且更具优势。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gc/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