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滑膜炎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本草纲目》记载:“艾,外用灸百病,壮元阳,通经脉,行气活血”。那么艾灸如何治疗滑膜炎呢?
中医学认为滑膜炎属于“痹症”范畴,关节滑膜炎分为外伤及慢性劳损两方面。膝关节遭受骨折、脱位、韧带断裂、软骨损伤等床上后,都可使关节滑膜同时受损。伤后积瘀积液,湿热相博,使膝关节发热、胀痛、灼热、肌肉拘挛,关节屈伸障碍,形成急性滑膜炎;如受伤较轻,或长期慢性劳损,加之风寒、湿邪侵袭可使膝部逐渐出现肿胀,功能障碍,形成慢性滑膜炎。
治疗滑膜炎的方法,西医学多认为,目前还没有能力使滑膜炎的病理逆转,患者只能使用止痛药、止痛针、抽积液等来缓解症状。然而,素来强调整体施治、治病求本的祖国医学对此症早有研究,并以长于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消肿镇痛、强筋壮骨的艾灸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最为显著。
取穴
主穴:阿是穴(即病变部位用手按压时感觉有明显酸麻、疼痛处)。
配穴:可在与病变对应的部位或病变周围部位取穴,如环跳穴(侧卧屈腿,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骰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风市穴(直立垂手,中指指尖所指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
环跳穴
风市穴
足三里
操作方法
侧卧,健康的一条腿在下,伸直,患病的腿在上,弯曲,充分暴露病变部位。施灸者坐于患者一侧,左手固定其肢体,以防止其晃动,右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施灸,艾条离皮肤约3厘米,并随时依患者感觉调节距离,以患者感觉有温热感为度(因为过热易发生灼伤,不热难奏效)。当患者有酸麻等感觉,皮肤局部微红,触之稍热的时候,就可以了。
每次取穴3~5个,每穴施灸10~15分钟,顺序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轻者可每日或隔日1次;重者每日2次,5日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治愈。如不愈可休息1~2天,再进行第2和第3个疗程。每次灸疗除主穴固定选用外,配穴应交替选用,不得千篇一律。
注意事项
施灸过程中,要随时抖掉艾灰于碗内,防止落到皮肤上引起烫伤。
施灸时室内应充分通风,防止烟气滞留,污染室内空气。
过敏者表现为全身发痒、咳嗽、憋气、恶心欲吐等,应立即停止灸疗,进行穴位按摩,如全身发痒,可按摩大椎穴、足三里穴等;咳嗽、憋气,按摩尺泽穴、太渊穴;恶心、欲吐按摩内关穴、足三里穴。
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
太渊穴(位于手腕部位,手腕横纹上,拇指根部侧即是。)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咨询及合作,刘老师。
微博:
五行艾灸堂长按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bz/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