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值得收藏
对于大多数肿瘤患者来说,化疗是必经之路,而静脉给药是化疗的主要用药途径,长时间的化疗过程中有可能造成药物外渗,其不仅会导致身体局部的疼痛和不适,同时也会影响治疗效果,今天,MDT君就和大家聊聊化疗药物外渗时该如何处理吧。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化疗药物漏出或渗透到皮下组织,使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红斑等的不良反应,也可导致局部皮肤及软组织出现溃烂、栓塞性静脉炎、瘢痕形成、神经损伤等组织反应,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生命。
化疗药物外渗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化疗病人经常反复采血和输入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对血管有不同程度损伤,其血管脆弱;化疗病人在化疗期间没有按正确的方法移动输液肢体,导致化疗药液外渗;化疗药物本身刺激性、毒性大、也会引起血管的损伤;其他,包括肿瘤患者的皮肤血管脆弱、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以及不愿采取深静脉置管等。
药物外渗后可具体表现为疼痛,典型疼痛是烧灼样疼痛、刺痛。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皮肤发红、红斑、肿胀、皮下硬结,严重者可出现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水疱、皮肤剥脱,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烂。
当出现药物外渗时,可紧急做以下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小tips
1:立马停止输液,观察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性、局部反应:红肿热痛范围及程度、外渗量、外渗原因。
2:回抽药液,回抽后拔针。
3:常规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杜绝外渗下方再次输液。
4:外渗液少且皮肤完整时,可遵医嘱使用外用药如喜疗妥外擦。
5:高渗性刺激药物,必要时局部封闭;根据药物性质使用冰敷或热敷。
6:必要时可请皮肤科会诊。
对于化疗药物的外渗,关键在于预防。
肿瘤患者应当有意识地去学习或掌握化疗过程中注意事项、以及出现不良反应时的自我处理措施。医护人员在化疗时也可通过多种措施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如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或针头;药物顺序分先后,先输注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对于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选择中央静脉通路,以及输液过程中加强观察等。
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时,保持镇静,及时寻找医护人员的处理,化药物外渗就不再是噩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黄常馨.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56):-.DOI:10./j.issn.-..56..
[2]周诗扬,范慧娟.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J].肿瘤基础与临床
文:成霞琴
编辑:成霞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bz/6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