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如何科学的做运动锻炼了解运动的
很多肿瘤患者在进行抗肿瘤治疗后,都会感觉得莫名的疲乏,无力感。这种癌因性疲乏往往会持续伴随着肿瘤患者。很多时候,在患者向医生反馈这种感受时候,医生都会让鼓励患者适当的运动,通过运动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从而消除这种疲劳感。
运动能够给肿瘤患者的治疗、恢复带来积极的意义,这点是毋容置疑的,有证据表明,进行全身性的有氧运动,作为一种减轻癌症患者躯体和心理社会症状的治疗性干预措施,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提倡定期、适度的运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都有益处。每周适度锻炼至少1-3小时,可能使乳腺癌生存者的复发风险减少26%-40%。伸展运动可能改善淋巴水肿的癌症患者活动能力。锻炼身体也可以改善肿瘤生存者的预后。
但是每个肿瘤患者的生活方式、身高体重、年龄、日常消耗、个人体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怎么进行适当的运动,却让患者感到迷惑。所以肿瘤患者在锻炼身体之前,必须掌握好运动量,既要使身体各部分都得到最充分的活动,又不能使身体出现不适的伤害。
1肿瘤患者如何判定适度运动?对于运动量的掌握,这点就需要依据肿瘤患者运动锻炼后的直观感受去判断,如果运动时出现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些心跳加快、身体微热,运动过后全身有种轻松愉快,精神充盈的感觉,且第二天不会出现明显的肌肉酸痛、或者乏力疲惫感,这表明运动就是适量的;如果运动时感觉到呼吸困难、头晕目眩、大汗淋漓等,那一定是运动过度了,或者第二天身体出现肌肉酸胀,乏力食欲降低、嗜睡等,这也说明运动过量,就需要调整运动量。其次是心率,运动使心率增快才能达到锻炼效果,但运动过程中一般要保持心率在每分钟次以内。超过这个心率,就是运动过度了。
2肿瘤患者需依据病情调整运动方式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应当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告别相同的运动“频率”,不能盲目的跟随。通常肺癌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呼吸功能会减弱,运动就需要增强肺功能为主,可以通过吹气球或做腹式呼吸,来恢复或增强肺功能。肿瘤出现骨转移的患者,通常会有较为强烈的痛疼感,所以运动锻炼就应该以轻度的恢复运动为主;胃癌、肠癌、肝癌等患者的锻炼则应以适应新的生活习惯为目的,可以通过适量运动改善消化功能。乳腺癌病人在术后更应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尽快恢复患侧肢的关节、肌肉功能。
对于肿瘤手术病人来说,运动能避免其长期卧床造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直或组织器官功能退化。如恢复良好无禁忌症,散步、气功、太极拳,或是做操、慢跑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而放、化疗之后的患者,锻炼也没有太多的限制,如身体情况允许,应尽早开始锻炼,强度可逐步加大。
3肿瘤患者运动期间的注意事项!肿瘤患者在开展运动锻炼计划之前,应请教医生,做一次全面身体检查,充分了解自己,然后根据身体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状况的运动项目。在参加运动的过程中,要做好自我观察,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调整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但处于以下阶段的肿瘤患者,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注意:
(1)、有严重贫血的患者,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应该推迟运动,直到贫血改善
(2)、免疫力降低,白细胞低的患者,运动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地方,避免引起感染
(3)、有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应避免接触水或其他有菌环境
(4)、处于放疗期间的患者,运动需要注意放射照射皮肤,不要直接暴露在外边
若您或家人在肿瘤康复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协助的地方,可添加助手小青解答您的疑虑。
e
添加时备注:心花日放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心花日放
心花日放团队首创国内院内外延伸疗护服务模式。实现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需求为导向,通过居家上门的医疗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有效/便捷/省时的医养整合照护模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zy/7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