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次化疗后肿瘤反变大,核磁引导下精准消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是由中国抗癌协会年倡导发起的,每年的4月15日~21日规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简称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年是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抗癌路上,你我同心”。
目前,不少人体检时被发现肺部结节,现年60多的罗大妈就是其中一位。
发现肺部结节后,穿刺被确诊为晚期肺腺癌,在医院接受29次化疗、4次放疗及靶向免疫等治疗后,肿瘤得到阶段性控制后又复发变大。
患者无路可走之际,医院胸外科陈仕林主任,通过核磁引导下消融手术,已成功消除了肿瘤,让罗大妈重新找到了生的希望。
(医院陈仕林主任正在为患者作术后检查)
单位体检发现肺部结节
穿刺确诊是恶性肿瘤
“我前后一共做了29次化疗,肺部肿瘤还没有控制住,当时都绝望了。”
罗大妈刚退休,年9月参加单位体检时胸部竟然被检查出有一枚1.5厘米的结节,边缘还不太规则,拿到报告时罗大妈很紧张,为了确诊结节性质,很快就安排了穿刺,结果显示的肺腺癌,并有转移病灶,已经失去了手术最佳时机,医生建议只能采取放化疗治疗。
开始几个月,虽然放疗、化疗引起了身体的强烈反应,但罗大妈的肺部结节还是有明显控制,甚至还出现了缩小的状态,家人们都为此还庆祝了一把。然而,随着罗大妈对放化疗药物的耐药,渐渐的放疗不起作用,化疗药开始加大剂量,
年下半年开始换化疗药,同时尝试使用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一开始也是效果不错,但6个月之后罗大妈同样出现了耐药反应。
“能换的肿瘤化疗药都换过了,但还是肿瘤还在继续变大”罗大妈有些绝望。
年3月的一天,虽然是新冠疫情防控最严厉的时刻,她还是来到医院门诊进行检查,这一次她无意间看到了门诊墙上介绍了肿瘤消融手术的相关内容,是求生的欲望让她主动询问门诊医生关于消融手术的相关信息。
当得知消融手术可以解决罗大妈这样的肺部结节病灶,让她高兴了好一会儿,在门诊医生的介绍下,她第二天来到了医院胸外科陈仕林主任专家门诊。
核磁引导下“超微创”消融术
精准除到恶性肿瘤
“她今年4月9日的CT检查结果显示,肺部肿块短期内生长较快,已长到2.33厘米了。”
陈仕林介绍,随着罗大妈对化疗药物的耐药,肺部肿瘤开始变大,这是很危险的信号,必须尽快控制对靶向放化疗不敏感已耐药的癌细胞,最好是消除这个肿瘤。
(核磁引导下“超微创”消融术创口仅为0.2厘米)
一种被陈仕林主任称为“超微创手术”的消融术,就这样来到了罗大妈身边。据陈主任介绍,手术当天前后只花了1个小时,在核磁下进行了局部精准完全的消融手术,进入胸腔的消融针仅有0.3厘米粗,出血非常少,患者无疼痛,无咳嗽及血气胸发生。
与CT下进行的消融手术两个平面判断与靠热损伤引起的渗出产生的模糊阴影评价不同,核磁是多方位多平面多序列进行立体的影像与功能判断评价,因此更精准可靠安全。同时核磁下无放射线辐射伤害,并可实时监测手术消融效果如何,而不是手术结束以后再评估。
年度“核磁引导下消融术”就已获得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临床前言技术项目,陈仕林主任为项目负责人。
“虽然现在胸腔镜是手术主流,但对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或在放化疗靶向治疗同时进行核磁引导下消融术趋势已经显现。”
陈仕林介绍,因为核磁无辐射、分辨率高、精准性强,非常适合肿瘤病人手术使用。众所周知,放化疗常使得肿瘤病人非常的虚弱,胸腔镜手术需要全身麻醉,而且创伤大,有可能会引起大出血、长期漏气、切除过多的正常肺组织,导致术后疼痛,感染,肺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及机体的过多损害,而消融治疗局麻下快速完成,无切口,创伤极小,许多病人住院2到3天就康复出院,对工作生活影响极微,花费也很少。
以前采用的CT引导的消融治疗,对患者及医护人员存在放射性损伤是其严重不足,因此对于结节性肺部肿瘤无论是原发还是转移结节“核磁引导下消融术”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尤其是肺部孤立性的转移性结节与微创手术相比更具优势。据悉,因“核磁引导下消融术”属于前沿技术,目前国内在肺部肿瘤医院也为数不多。
编辑:费寿涛
审核:耿海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zy/6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