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护理化疗期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如何
化疗期间患者的安全
(中)
主要药物:门冬酰胺酶、紫杉类、蒽环类、铂类、博来霉素和单克隆抗体等,其中以门冬酰胺酶、紫杉醇所致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门冬酰胺酶过敏反应发生率10%~20%;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9%,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3%。
临床表现:多数为I型变态反应,症状可以从注射部位发痒到全身性休克,该反应通常发生在药物输注开始5-30分钟内。症状表现为畏寒、发冷,皮肤潮红、瘙痒、皮疹,严重时会出现心慌、胸闷、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血压迅速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预防措施:门冬酰胺酶皮试阴性和多次给药的患者仍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卡铂/奥沙利铂导致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可能随着药物多次的输注而增加,或在输注完成后才发生。紫杉醇的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给药10分钟之内。因此用药时必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发现过敏立即处理。给药前进行标准预处理是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的重要措施。
护理要点:
(1)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对过敏体质的患者要谨慎用药。
(2)完成抗过敏预处理后在规定时间内给药。
(3)使用左旋门冬酰氨酶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
(4)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给予心电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记录。确保急救物品和药物处于应急状态。
(5)使用输液泵或恒速调节输液器控制药物的滴速,避免患者体位变化造成输注速度加快。
(6)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可能会引起的过敏反应,并指导他们立即报告有关过敏反应的症状。
急救处理:
(1)立即评估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评估呼吸、心率、血压情况,有无气道阻塞等。
(2)出现轻度的过敏反应,仅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可遵医嘱调慢滴速继续观察。
(3)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致敏药物的输入,更换输液器,输入生理盐水。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同时给与吸氧、心电监护。
(4)患者出现休克症状时,应立即就地抢救。
文章摘自:《肿瘤治疗血管通道安全指南》
以上信息仅供专业人士阅读和运用
中护在线《肿瘤治疗血管通道安全指南》
本平台精心编辑制作,欢迎在线购买,谢谢大家支持~
全书共分五个章节,从肿瘤治疗现状概述、静脉血管通路装置概述、血管通路的建立技术与维护、血管通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化疗治疗的职业防护进行阐述。特别介绍了血管通路建立技术,包括外周静脉血管通路(PVC)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中心静脉导管(CVC)技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血管并发症包括皮肤反应、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异位、导管阻塞、穿刺点渗液、导管夹闭综合征、药物渗漏。加入“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讨论群”,与全国肿瘤护理同行交流知识,同时每天中午十一点半,下午五点半,晚上八点准时分享干货!加群助小丽丽2.0版白殿病初期图片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zy/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