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高价药纳入医保后,还需要药神吗
“4.4元的话,这样吧,四太多,我觉得中国人(听着)难听,再降4分钱吧,4.36元,行不行?”
最近你是不是也看过医保谈判视频中的灵魂砍价片段了?在一场达格列净片价格谈判中,国家医疗保障局官员大刀一砍,达格列净片价格从最初5.62元/片砍到了4.36元/片。
别小看一粒药仅仅几分钱到几块钱的降幅,这对众多家庭来说却是天大的好消息,花更少的钱,就能用上更好的药。
连续几天的国家医保准入谈判里,总共谈成97个药品,新增药品有70个谈判成功,价格平均降幅为60.7%。27个续约药品,平均降价26.4%,当中肿瘤、糖尿病等治疗药的降幅平均在65%。
至此,年医保目录共收录药品个,包含癌症、罕见病、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等各大药种。
纳入医保后,负担减轻多少?
这次新增的70多种药品降幅达60.7%,按照50%的实际报销比例计算,患者个人自付比例将降至原来的20%以下,个别药品的自付比例将降至原来的5%。
以这次新纳入医保目录的22个抗癌药名单举例,有化疗药,也有靶向药。对于某些用药患者来说,一个月少说省了上万元。
然而,这个新增药品数字仍远远不够。在我国登记在册的药物有20多万种,现在纳入医保目录的仅有种,占登记在册药物的1%。大多数的药不在医保保障范围,像是进口药、特效药,医保很可能都报不了。
这批天价特效药,对于家境一般的家庭来说根本负担不起,长年累月吃药治病,很多家庭最后被这笔花费拖垮。看看下面这些药品,患者平均一个月花费四、五万才能续命。即使将这些药都纳入医保,每个月也是至少万把块的开销。
●使肺癌变成慢性病的安圣莎,一个月平均花费元
●治疗卵巢癌的奥拉帕利片,一盒元,患者每个月需要吃掉两盒,花费元。
●国内肝癌唯一的靶向药-乐卫玛,月均用药花费元。
●被喻为乳腺癌救命药的赫赛汀,还没进医保前一支价格高达元,一年疗程约在15-17支左右。进入医保后一支降至元。
●治疗非小细胞癌的易瑞沙,进入医保前每个月治疗费用需要1.5万,进入医保后,每盒降为元,每个月治疗费用降为元。
纳入医保后,随之而来的是?
这些天价药纳入医保范围后,药费虽然下降了,随之而来是另一个问题--买药难,报销难。
01
药便宜了,却难买到
药的价格降低了,医院买到了。年底,与癌共舞论坛曾做过一份面向癌症患者的问卷调查,54.9%的癌症患者表示开不到药。根据患者推测与医生给到的解释,买不到药原因共有三点:医院没进该种药物;医院有用药占比考核;第三是医保控费。
以上调研数据来自“与癌共舞”问卷调查
医院没进药物这个原因,多重政策规定下,每个病人就医过程中买药的花费占总费用的比例约在30%左右,买药费用受到控制,肿瘤用药的可及性受到影响。
另外,国家对医保的投入总额是有限的,部分高价药物进入医保后,会受到医保总额控费的压力,医院用超了就要自掏腰包买单,医院在处方上就会有所限制。
02
报销困难
很多人认为医保报销额度很高,少说也有80%的报销比例。但这里指的80%,不是报销全部医疗费用的80%。使用医保报销时,必需先扣除起付线。
而且,医保只能报销医保目录内的用药和项目,目录以外的药品仍须自费。
医保药品目录里,将药品分成甲乙丙三类,甲类是%报销,通常是临床治疗必需药,价格偏低;乙类是部分报销,需要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按比例报销;丙类是目录以外的自费药,非临床首选、价格相对偏高,医保不予报销。
以这次谈判准入的97种药品为例,这些药品全纳入医保目录乙类药品范围。而许多抗癌药也属乙类药品,需要患者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
一场治疗费用下来,先扣除起付线,再扣除医保目录外的用药项目以及目录内自费的部份,剩下的才能按比例报销。而且超过最高报销额度部分,不予报销。
报销费用都这么复杂了,医院规定,“不住院就不能报销”、“靶向药必须在放化疗无效后才可以报销”、“非医院药物无法报销”等等严格的报销规则。
03
好药仍要自费
文章前面提到我国登记在册的药物有20多万种,而纳入医保目录的仅有种,对于广大患者来说,救命药还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些较贵的进口药品及诊疗服务,并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患者如果想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需要自己买单。
前阵子小女孩吃伟哥续命的新闻你也许还记得。8岁的小雅罹患肺动脉高压,每个月治疗药物开销约元左右。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品种有限且价格昂贵,不少人选择“西地那非”(俗称:伟哥)缓解病情。在我国临床医生都是根据专家指南将该药“超说明书使用”,也就是说西地那非并不纳入医保目录。
除了医保更需“自保”
面对癌症这场长期抗战,我们都没把握能完全战胜,一人患病,往往是整个家庭一起面对。
一场大病下来往往不只有医药费、治疗住院等费用支出。罹患重疾后的后续康复、营养、护理费,加上因生病无法工作的收入损失,这些支出多数是医保无法报销的,对患者来说每笔都是沉重负担。
许多患者在生病前往往没想到买保险来减轻负担,等到大病来了,碰到巨额治疗费用才后悔没投保。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趁早购买保险,患病后也能有更好的治病和用药途径,提高医疗质量。
[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转载为平安保险用户个人行为,如有问题请联系平安保险进行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zy/1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