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具备与生俱来的拳击天赋,立志成为拳
》》》》》》》》》》》》》》》》》》》》》》》》》
奎迪
导演:瑞恩·库格勒
编剧:瑞恩·库格勒/亚伦·卡温顿/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主演:迈克尔·B·乔丹/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泰莎·汤普森/菲利西亚·拉斯海德/安东尼·贝柳/更多...
类型:剧情/运动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片长:分钟
又名:洛奇外传:王者之后
IMDb链接:tt
*********************************************
-------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奎迪》也许不能算是《洛奇》的续作,而是另一部衍生作品。故事将以曾被洛奇打败的重量级拳王阿波罗·奎迪的儿子为主角,影片的片名也源于此。这位出身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具备与生俱来的拳击天赋,立志成为拳王的他却遭到家人的反对。他于是找到了已经退出拳击界并且无意回归的洛奇(史泰龙饰)来担任自己的教练。
这一切都要从这部电影的导演兼编剧库格勒说起。这位独立电影出身的极具天赋的黑人导演在拍摄《奎迪》之前仅仅在年有另外一部电影上映过,但这部名为《弗鲁特韦尔车站》的电影却使他赢得当年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委以及观众奖,从而使他在影迷中打响名声,得到认可。看过《弗鲁特韦尔车站》的影迷们应该都会赞成那部电影跟《洛奇》的主题和背景都是天差地别的,它讲述的是备受瞩目的黑人格兰特被杀事件。虽然制作质量高得完全不像是一个导演的处女作),但要突然跨越这么大的创作题材差别来制作《奎迪》,难免会让人有不少怀疑。
而实际上,库格勒在开始拍摄《弗鲁特韦尔车站》之前已经开始萌生了制作《奎迪》的念头了。作为体育迷,《洛奇》系列对于库格勒一家意义深远。他在采访里说,当他奶奶与癌症抗争的时候,他爸爸才18岁,而他爸爸为了调动他奶奶情绪而播放的电影正是《洛奇2》。他小时候去参加体育比赛之前,他爸爸也会播《洛奇》系列的电影来帮他打气。可以说,《洛奇》对于库格勒一家而言意义非凡。不幸的是他父亲被诊断出肌肉疾病,开始慢慢失去活动的能力,以及抗争的意志。“对我来说,我父亲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就像洛奇对于他一样。”库格勒在采访中这样说道。“这使得我想去拍摄一部讲述他的偶像经历类似考验的电影,从而去激励他。”这也是为什么洛奇在这部电影里会被写成患上了癌症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赚得观众的眼泪,仅仅是为了鼓励导演他最爱的父亲而已,虽然观众们很可能被此打动。
这也映射出为什么在剥去拳击励志的外套之后,《奎迪》的内核实际上是一个父与子的故事。尽管电影里的两位主角并不是血缘上的父子,但库格勒巧妙地利用了系列前作的背景使得父与子关系的建立顺理成章。洛奇现在只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儿子与他相隔两个不同的国度,只会有的没的联系一下。他,需要一个亲人陪伴他度过仅剩无几的乏味人生。奎迪则在出生前就失去了父亲,而且一直不愿意顶着父亲名字的巨大压力,希望能打造出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传奇。他,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良师给予他比赛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为他指明人生的道路。正是这样的背景,两位角色的相遇,相知,依赖,便变得自然而然,而并非为了剧情发展而硬生生建立的。也正是因为自然而然的剧情推进使得观众在见证了他们建立起紧密的关系,但又差点因为意外失去这段关系的时候,更能代入感情,更能受到感动。
饰演主角奎迪的,是年轻的黑人演技派演员迈克B.乔丹。除了年纪轻轻就出演过大名鼎鼎的美剧《火线》之外,他也是之前提到的《弗鲁特韦尔车站》的主角。在那部电影里,他对于角色在生活压迫下的无奈,以及在看到希望的瞬间被终结生命的脆弱掌握得恰到好处。而在《奎迪》里面,他饰演的则是一个外表无比坚强,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能力认可,但又很容易对别人敞开心扉的大男孩。他电影里唯一的脆弱,也仅仅有洛奇撒谎说并没有把他当亲人的时候,而迈克B.乔丹对于那一幕的诠释则是完美无瑕的。
而饰演洛奇的,当然还是那个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史泰龙。这也或许是他在《警察帝国》之后最完美的演出了。在今年普遍缺乏强力演出的情况下,我甚至觉得这份诚意满满的演出至少值得一个奥斯卡提名。我们当然也还是能看到那个英雄般的洛奇的硬朗,以及他作为长者退居二线给予年轻人指导的良苦用心。但这部电影里更多的则是他英雄迟暮的无奈,以及被病魔侵蚀下的不堪一击。看到他在化疗下呕吐不止,不断掉头发的片段,相信无论是系列的粉丝,还是只是大众的影迷,都会受到深深的打击。那个曾经被认为不可能被击倒的史泰龙,也终究有这狼狈的一面。
虽然说了太多关于演员角色方面的好话,但真正让这部电影出类拔萃,甚至超越《洛奇》的,则是影片整体质量的强大。《奎迪》里面,出彩的不只是演员让人感同身受的演技,更重要的则是它的摄影,它的配乐,以及它让人难以置信的拳击编排。当然还有那些经典的,让人热血沸腾的,训练片段。
《洛奇》系列最重要的标志,毫无疑问就是每一部都不一样,但却每一部都经典的训练片段。而这里面,甚至在电影史上经典片段都能名列前茅的,便是《洛奇》第一部里面著名的以爬楼梯收尾的训练片段。它是那么的经典,以致于连那段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前的72级楼梯都从此被叫做洛奇步。作为系列续集,《奎迪》当然也不能示弱,一共三段训练段段精彩。而除了第一段作为热身稍微有点平淡之外,后两段的摄影,配乐,编排,可以说一点不比《洛奇》第一部里面弱。第三段中与费城知名的飞车党竞飚的片段可以说既因为他的全力冲刺让人热血沸腾,又因为唯美的摄影让人感动无比。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带有系列经典歌曲《GonnaFlyNow》基调,却又创新了的旋律。老影迷们在被老旋律刺激的同时,相信也会被现在更强的配乐效果而震撼到吧。这个片段能否在电影长河里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我说不准,但在体育电影之中,它绝对是独一无二,特别的存在。
比这些训练片段更让人称奇的则是拳击比赛中缺一不可的擂台战。越来越多的电影对于长镜头的使用让观众对于长镜头憧憬以及认知越来越强烈。上一年的《鸟人》(假装)全片一镜到底从而赢取了奥斯卡最佳影片,而今年的《维多利亚》则以更真实的一镜到底呈现了一个让人窒息的故事。长镜头使得片段连贯而让人投入感更强烈,但很多观众在赞赏摄影的同时其实忽略了组成长镜头的另外一个重要元素,那就是对于场景里演员走位的编排。而到了拳击电影,如果需要在比赛中使用长镜头,难度系数可以说比其他的电影要再上升一个档次,因为除了演员的走位,对于拳击次序的编排也需要被考虑在内,再加上擂台狭窄的空间,使得拳击比赛长镜头的使用难度一再增大。但《奎迪》里的制作团队是走心的,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影片中一共三场比赛,场场精彩。虽然每一场都多少带有长镜头,但最为人称道的当属第二场。比赛从开始到最后结束完全没有任何的镜头切换,可谓对振奋人心至极。演员们在采访的时候表示从编排到彩排再到最后的摄影,这一个长镜头的制作一共经历了好几个月,拍摄了20几次。作为观众的我,开始的时候只是慢慢感到这一幕的特别。但到后来意识到导演想要以一个镜头涵盖整场比赛的时候,已经深深地被这部电影的野心以及它的质量所折服了。
说了那么多好的,《奎迪》也不是完美无瑕的。分钟的时长显得剧本可以稍微压缩,而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里的男女关系多少有点累赘,因为它的内核并不像《洛奇》第一部一样是爱情故事。不过这都只是吹毛求疵了,虽然与整体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有点浪漫爱情元素其实也不是一件太坏的事情吧。
对于体育电影来说,观众总是在电影开始前就知道主角肯定能赢得最后的比赛,所以电影的成败只能依赖情节推动增加观众们的投入感,等到最后胜利的时刻可以跟主角一起挥拳庆祝。从这方面讲,《奎迪》的情节跟《洛奇》有很多平行的地方,包括主角们的自我救赎。而最令我感动的,正是当最后阿多尼斯被问到为什么要走上擂台的时候,终于说出的那个令人落泪的真正原因:“我只是想证明我不是一个错误而已…”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什么电影,我会回答《低俗小说》、《洛基恐怖秀》、《巨蟒与圣杯》。这是在某段时期我为自己总结的标准答案,并沿用至今,因为他们颠覆了我早期的观念,对我影响很大。每当甩出这个回答时,别人的总会露出一副“这什么玩意啊”的表情。老实说,我有时蛮喜欢这种反应,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带给我装逼的满足感(真傻逼)。不过在我心里还有一个系列,是我有些羞于承认喜欢的,因为当我提到时,别人脸上的反应好像在说“你怎么这么low啊”。这个系列就是《洛奇》,没错,史泰龙的《洛奇》,
喜欢一个动作明星在一些文艺青年们看来似乎是一种原罪,这说明你的审美程度也就是爱看一群没有演技的肌肉男无脑互殴的水平。小时候我超爱动作片,以至于现在每当他们拍《敢死队》来骗钱时我都会心甘情愿的去买账。长大后我觉得动作片好像是有点不怎么高级,对史泰龙的印象也就停在了无敌兰博和他年轻时被好莱坞拒绝一千次的悲惨传说上(太假了),当时我大概记得传说中他那被拒绝一千次的剧本叫《洛奇》,直到后来大学时的一天,我在宿舍无聊爆了,才点开了在硬盘里躺了很久的《洛奇》。
说真的,《洛奇》的故事简单的有些俗套,作为动作片来说也没什么看点,洛奇拳击的特点就是开挂抗揍(电影设定是左撇子重拳),如果你看的仔细些还会发现他们比赛时有些拳头明显没有打在对手身上。整个片子也透露出浓浓的廉价感,没什么大场面,洛奇和阿德里安溜冰场约会的戏是因为剧组没钱包下全场而才改到了没人的晚上,结尾时因为没钱请群演所以去掉了支持者抬出洛奇和阿波罗的戏。可这么一部电影,它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记比一些大制作或大师的作品来的深刻,我想这是因为这部电影那孤独感非常浓重的写实风格,和史泰龙他做到了人戏合一。
正是通过这部电影,让我对史泰龙的印象发生很大变化,他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可以说非常精彩,那个孤独,愚笨,被人嘲笑的Loser就像是他自己成名前的写照。听说史泰龙在卖出《洛奇》剧本后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自己主演的机会,结果就是影片得到的投资非常少,因此才出现了之前所提到的廉价感。电影中的一段表演体现了他的心理:洛奇在对战前夜去比赛场地散步,却发现宣传画上自己的短裤都被画错了,谁在乎呢?回到家中,他蜷缩在床上,认为自己注定失败,他只是一个无名之辈,想好好打一场,在人生中第一次有机会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废柴。
果不其然,洛奇输了,但输了比赛人的赢了,赢了比赛的人输了,洛奇证明了自己。这部电影,又何尝不是史泰龙证明自己的唯一机会呢?最后《洛奇》拿下了76年奥斯卡的最佳电影,打败了同样我很喜欢的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史泰龙本人入围了最佳男主角,这也许是他演员生涯中最接近奥斯卡的一次了。
作为系列的开端,《洛奇》称得上是一部伟大的电影,这也让其后的续集很难超越它。果然续集的口碑也一部不如一部,在第二部洛奇陷入了迷茫,之前的胜利好像一场梦,生活依然在打击他。无奈之下他接受了阿波罗复赛的提议,并击败了他,这是我不太喜欢的,我觉得《洛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洛奇输掉了比赛,胜负不是他的目的,当洛奇打败拳王时就预示着系列不可避免的走上了相对庸俗的道路,不过反过来看洛奇如果又输掉了比赛的话,那么整个系列就无法再进行下去了。第三部中洛奇在引退之时被Mr.T打败,老教练米奇也撒手人寰,留下陷入低谷的洛奇,好在昔日的对手阿波罗帮助他找回信心,最终击败Mr.T。
相比于前几部,动作戏提升很大,洛奇训练时的音乐也由经典的gonnaflynow换成了同样不俗的eyesofthetiger,但依然不能阻挡《洛奇》系列的颓势。第四部《洛奇》则沦为了政治工具,洛奇开挂抗揍的能力在这部也被发挥到了极致。第五部开头洛奇就因为投资失败一无所有,和妻子儿子回到了贫民区,洛奇发现了一个有前途的年轻人并培养他,不料迎来的却是背叛。老实说最后洛奇暴揍徒弟的街斗看的我挺过瘾,但这一部糟糕的表现让《洛奇》系列被打入冷宫,直到16年后,才迎来了《洛奇》的新生。
按指纹图片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yy/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