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手足麻木不妨试试ldquo冬病
刚退休的张先生,正准备享受天伦之乐,但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以及后续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差点改变张先生的人生轨迹,幸医院肿瘤科的治疗,让张先生重回了正轨,继续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这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且听我们娓娓道来。
年秋,张先生确诊为结肠癌,做了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进行了化疗,肿瘤得到了治愈。但是化疗后期,张先生逐渐出现了手脚麻木、僵硬感,并且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走路如脚踩棉花一样,严重的还有一次开车送孙子上学时因为脚部麻木刹车不及导致汽车追尾,幸好人车无恙。张先生认为四肢麻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生活的乐趣也没有了。去年,张先生医院肿瘤科的“冬病夏治”有效果,他特意从绍兴赶到了杭州。找到了肿瘤科余志红主任中医师。
余志红主任中医师在对张先生的检查中发现,数字震动感觉VPT(患者麻木情况)是18.1,这表示张先生的麻木情况比较严重。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余医师发现张先生舌紫暗苔白,脉细涩,是中医中的寒凝血瘀证。余主任一方面开出了内服中药汤剂,另一方面为张先生量身定制四周期“温阳活血”套餐。当时正值夏日三伏天,结合《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调治理论,将传统中药外治法与冬病夏治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了通阳活络的效果。
在肿瘤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张先生基本可以自由行动,踩棉花样手足麻木症状明显改善,数字震动感觉阈值下降到了11.3,提示经过治疗后受损的周围神经感觉在逐步恢复正常。至此,困扰张先生一年多的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终于告一段落,张先生又能去开车接孙子放学了。
据余志红主任介绍,张先生这种化疗后引起的手足麻木、僵硬,感觉减退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化疗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PeripheralNeuropathy,简称为CIPN),是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是化疗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周围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产生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余志红主任介绍,中医把CIPN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归纳为二个主要原因:一为化疗药耗气伤血引起的“不荣则麻”,二是化疗药毒瘀滞于肢节引起的“不通则麻”。虽然这些症状可以归属为中医的“痹症”范畴,但CIPN关键点是化疗药物的“药毒”。
在我院全国名老中医、肿瘤专家柴可群教授的“柴氏四法”指导下,肿瘤科经过多年探索,针对中医不同病机,采用补气活血、温通经络和消痰通络、解毒散结法,同时运用冬病夏治理念,利用三伏天阳气最盛时机,综合外洗、熏洗、艾灸、针刺等中医外治手段,鼓邪外出,达到温经散寒、化痰通痹之功效。同时,肿瘤科还开发出了“消痰通络酊”、“消麻球”、“活血通络方”、“皮疹外洗方”等中医外治方剂,可有效缓解化学药物治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为帮助肿瘤化疗后手足麻木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肿瘤科开展的“冬病夏治”推出化疗后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专项,有需求的市民可以来我院预约就诊。预约翠苑院区肿瘤科:-;之江院区肿瘤血液科:-专家介绍
余志红医院之江院区肿瘤科主任,主任中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浙江省柴可群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担任中国中药协会肿瘤药物研究专委会会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普分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中医肿瘤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流派传承分会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工作20余年,临床遵循“柴氏肿瘤四法”,采用针药结合方法,擅长各种恶性肿瘤的术后、化疗后的癌因性疲乏、化疗后手足综合征、化疗后骨抑制等治疗,以及肿瘤康复期的亚健康、慢性疲劳等状态的调理。发表研究论文和综述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市级科技项目4项,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承担省市级继续教项目4项,参与撰写学术专著2部。门诊时间:
周三下午,周五下午(翠苑院区)
周二上午,周四上午(之江院区)
来源:肿瘤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yy/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