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反应一全身性过敏反应

全身性过敏反应

相关定义

超敏反应:输液反应的同义词,用来描述对一种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并不代表一种机制。

输液反应:可特异性发展为标准输液反应、严重输液反应以及过敏或类过敏反应。

标准输液反应:不是过敏机制导致,是由免疫介导的过敏性反应。

假性过敏反应:也可称类过敏反应,并不直接由免疫介导,但后果可能是严重的,常由化疗药物或药物的辅料非直接活化免疫系统所致。

过敏机制

I型超敏反应是由IgE介导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反应,是速发型变态反应。这些受体的关联触发释放组胺和其它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D2,白三烯C4,白细胞介素-4、13和肿瘤坏死因子-α。这些因子的释放直接或(和)与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结合,导致出现各种过敏症状,如瘙痒、皮疹、胸闷等,常发生在输液的第1个小时之内。

II型过敏反应发病略迟缓,为抗体介导的细胞损伤,多数与IgG有关。

III型过敏反应是由IgG抗体所介导,IgG和药物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并激活补体,发病也较迟缓。

Ⅳ型超敏反应是抗原致敏的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发生的迟发型过敏反应。T细胞通过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重要组织复合体识别抗原,使各种T细胞致敏,释放细胞因子,产生红斑和硬结。这种反应可发生在完成静脉给药的几小时或几天后。

化疗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多是I型过敏反应。

与全身性过敏反应相关的药物

细胞毒类药物:

易导致过敏的药物有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紫杉醇、多西他赛、L-门冬酰胺、依托泊苷等。

铂类导致的过敏反应是典型的IgE介导的过敏反应,随着药物接触的增加,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增加。

有研究显示,接受7个疗程及以上的卡铂化疗的患者中,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是27%,而疗程数较少的患者发生率为1%。

紫杉醇与多西他赛的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第1个疗程,提示可能存在非免疫性过敏反应,可能是肥大细胞的直接作用。

单克隆抗体:

易导致过敏的药物有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赫赛汀等。

单克隆抗体引起全身过敏反应的机制考虑是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释放细胞因子所致。

单克隆抗体多需要预先接触已引起IgE介导的反应,常发生在第一或第二次输注时。

诊断标准

治疗

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规范化预处理。

发生反应时立即停止原药物输注,给予生理盐水,并给予肌肉注射肾上腺素。

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但这些药物不能替代肾上腺素。

部分患者有双相反应,在首次接触药物72小时后仍有可能出现过敏症状。

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后应被观察,观察期24小时。

脱敏疗法可以使患者耐受足量治疗。

脱敏治疗方案:以卡铂为例:

共准备4种浓度的卡铂溶液,分别含有1/1000、1/100和1/10总剂量的卡铂,稀释于150mL5%葡萄糖溶液中,总量剩余的部分为第4种浓度。从1/1000浓度的卡铂溶液开始输注,每种溶液的输入时间>90min,若前一浓度的溶液输入顺利,则立即给予下一浓度剂量较高的卡铂。化疗前用药同常规化疗(应用止吐药和地塞米松)。

长按识别







































白癜风有哪些表现症状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sx/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