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2018事业单位考试公基
判断推理
1.立案∶侦查∶破案
A.签发∶拟稿∶核稿
B.报名∶入选∶获奖
C.选购∶邮寄∶签收
D.施肥∶开花∶发芽
↓
↓↓
↓↓↓
题干均是动词,考虑动作的先后顺序。如果选不出唯一答案,看主体是否一致。先“立案”,再“侦查”,最后“破案”,存在时间的先后顺序。A项考上公务员之后都会做发公文的工作,发公文需要先“拟稿”,之后再让别人“核稿”,检查是否有问题,最后才“签发”,顺序错误,排除。B项先“报名”,再“入选”,最后“获奖”,保留。C项先“选购”,再“邮寄”,最后“签收”,保留。D项先“发芽”,再“开花”,排除。此时考虑动作发出的主体是否是同一个。题干三词的主体均是公安局或检察院,主体一致。B项我“报名”,我“入选”,我“获奖”,主体一致,当选。C项我“选购”,卖家“邮寄”,我“签收”,主体不一致,排除。
2.符号∶文字∶记录
A.饰品∶手镯∶佩戴
B.容器∶暖瓶∶加热
C.版权∶专利权∶保护
D.工具∶手机∶通讯
↓↓↓
↓↓↓
“符号”代表某种意义,字母、文字、笔画等均是“符号”,“文字”是“符号”,二者是种属关系,“文字”有“记录”的功能。A项“手镯”是一种“饰品”,但“手镯”的功能是装饰、炫富,不是“佩戴”,“佩戴”只是那一刻的动作,排除。B项“暖瓶”是一种“容器”,其功能是保温,而不是“加热”,排除。C项知识产权主要分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版权”和“专利权”均是知识产权,二者是并列关系,排除。D项“手机”是一种“工具”,其功能是“通讯”,当选。功能即用途,而不是那一刻的动作,佩戴只是那一刻的动作,戴上“手镯”之后的功能是装饰,而“手机”一直有“通讯”的功能。虽然“佩戴”是动词,但不能优先根据词性判断,应优先考虑一级辨析(功能等)。
3.白兰地∶发酵∶葡萄
A.尼龙绳∶纺织∶棉花
B.薯条∶油炸∶紫薯
C.松花蛋∶腌制∶鸭蛋
D.木柜∶打造∶木料
↓↓↓
↓↓↓
“白兰地”是一种高端的葡萄酒,被称为葡萄酒的灵魂。题干是成品、工艺和原材料的对应关系。A项“尼龙绳”不是“棉花”做的,而是合成纤维材料做成的,“棉花”做成的是棉布,排除。B项“薯条”的原料是土豆(马铃薯),而不是“紫薯”,排除。C项“松花蛋”是“鸭蛋”配合生石灰、草木灰、碱、食盐等“腌制”而成的,选项是成品、工艺和原材料的对应关系,“松花蛋”可以用鸡蛋做,但更多的原材料还是“鸭蛋”,保留。D项“木柜”是由“木料”“打造”而成的,保留。工艺对应关系二级辨析常考物理/化学变化。题干吃“葡萄”不会醉,喝“白兰地”会醉,说明产生了新东西(酒精),属于化学变化。C项“松花蛋”腌制过程中有生石灰、碱等,属于化学变化,当选。D项“打造”“木柜”只是把“木料”改变了一下形状,属于物理变化,排除。“油炸”虽然是化学变化,但是通过成品、工艺和原材料的对应关系排除了B项。题目考查的是“松花蛋”和“鸭蛋”之间的关系,只要找出这两个词的关系即可,不需要再纠结鸡蛋等没有过多意义的词。
4.()之于知识相当于()之于腐败
A.实践腐烂
B.学校法官
C.教授惩治
D.阅历行为
↓↓↓
↓↓↓
填空题,将选项一一代入。A项“实践”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腐烂”和“腐败”中均有“腐”,指烂、坏掉,但“腐烂”形容食物,“腐败”形容权力,排除。B项“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点,“法官”是治理“腐败”的主体,排除。C项“教授知识”“惩治腐败”均是动宾关系,如果将“教授”理解为职位,本题无正确答案,因此在本题中,“教授”是动词,当选。D项“阅历”可以作为名词,“阅历”是一种“知识”,二者是种属关系;“阅历”还可以作为动词,“阅历”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腐败”是一种“行为”,二者是种属关系,但前后对应顺序相反,排除。
5.()对于干戈相当于()对于鸳鸯
A.矛盾和睦
B.战争夫妻
C.玉帛雄雌
D.武器鸭子
↓↓↓
↓↓↓
填空题,将选项一一代入。A项“干戈”最开始指兵器,后引申为战争,“矛盾”引发“干戈”,或“干戈”象征“矛盾”,但“鸳鸯”象征夫妻,而不是“和睦”,排除。B项“干戈”象征“战争”,“鸳鸯”象征“夫妻”,当选。C项常说“化干戈为玉帛”,“玉帛”原指国家与国家之间送的礼物,如玉、哈达等代表和平的东西,后引申为和平,与“干戈”是反义关系;但“鸳”是雄性,“鸯”是“雌性”,二者不是反义关系,排除。D项“干戈”是一种“武器”,但“鸳鸯”不是“鸭子”,二者是不同的动物,排除。
6.研究小组制作了48位亚洲年轻女性的面部计算机动画,每个动画都包含点头、摇头、静止这3个动作,没有任何声音和面部表情,并让18岁以上的33位男女观看这些动画,让他们从“有魅力、招人喜欢、容易接近”这几个角度依次对三个动作评分,总分为分。结果发现,相对于摇头和静止,点头“招人喜欢”的得分高出3成,点头“容易接近”的得分高出4成。副教授河原表示:点头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点头的习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对河原教授观点?
A.点头之交是一种浅显的关系,要想成为真正的朋友,还需要深入了解
B.日常生活中经常点头的人容易被他人觉得这是缺乏主见和懦弱的表现
C.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面对面交流时,会通过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递更多的信息
D.良好的个人修养、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语言谈吐都会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
↓↓↓
问的是“反对”,削弱题。做法:先找论点,直接否定论点,如果有对应答案,当选。该做法科学性的原因:(1)否论点力度最强;(2)否论点考查最多。论点:点头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点头的习惯。削弱:点头不好,别学这种习惯。A项说明朋友关系的深浅,与题干“好印象”无关,排除。B项“缺乏主见和懦弱”说明不喜欢,是坏印象,否定论点,考试时选完该选项就走,当选。C项说明如何传递信息,与题干“点头是否有好印象”无关,排除。D项未说明点头是否有好印象。如果“点头”对应“行为举止”,该选项是加强项,排除。
7.据国外媒体报道,早在人类发明熔化铁矿石的方法之前,全球已有众多文明已经开始用铜制造更加坚固耐久的工具。古人将铜与锌等元素混合制作青铜器,这种工艺定义了后世所称的“青铜时代”。最近科学家却发现,该时期有一些极为罕见的物品是用铁锻造的,而当时距铁器时代的到来还有约年之久,人类尚未掌握熔化铁矿石的方法。由此有专家认为青铜时代的所有铁器均由陨铁制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来自外星球的陨石穿过地球大气层、击中地表后,其中的铁已经处于可以直接使用的状态,这是除融化铁矿石之外制铁器的唯一方法
B.研究人员利用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古代的一把匕首开展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发现这把匕首由陨铁制成
C.虽然地表富含铁矿石,但青铜时代的铁器却非常罕见,现存很少,每一件都是珍贵的文物
D.熔化铁矿石可将铁氧化物还原成纯铁,这一项重大突破,标志着铁器时代的到来
↓↓↓
↓↓↓
问的是“支持”,加强题。论点:青铜时代的所有铁器均由陨铁制成。论据:最近科学家却发现,该时期有一些极为罕见的物品是用铁锻造的,而当时距铁器时代的到来还有约年之久,人类尚未掌握熔化铁矿石的方法。论据说明是否掌握熔化铁矿石的方法,论点说明是否由陨铁制成,论点与论据话题不一致,优先考虑搭桥,对应A项。A项说明制铁器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陨铁,另一种是融化铁矿石,而现在融化铁矿石的方法不可行,则只能用陨铁,解释题干,是搭桥项,当选。B项“古代的一把匕首”不明确是否是青铜时代,是不明确项,排除。C项“现存少”与题干“制成材料”无关,排除。D项“铁器时代”与论点“青铜时代”无关,排除。加强题做法:找论点、论据。削弱题做法:先找论点,如果有直接削弱论点的选项,则直接选该项。
8.某宿舍里住着小王、小刘、小周、小孙四位长跑男运动员,他们分别来自广东、湖北、江苏、沈阳,来自广东的运动员是独生子,来自湖北的小孙与小周的妹妹是同学,小王跑步比来自江苏的运动员快,来自沈阳的运动员跑步最慢,小周比江苏的运动员耐力好。
由此可以推出:
A.小王来自广东,小刘来自江苏
B.小周来自沈阳,小刘来自广东
C.小刘来自广东,小王来自江苏
D.小周来自广东,小王来自沈阳
↓↓↓
↓↓↓
题干存在4个运动员、4个省份,信息较复杂,用列表法,竖列是省份,横行是人物。根据“湖北的小孙”,得到小孙来自湖北,则其他人不是湖北的,小孙也不是其他省份。根据“广东的运动员是独生子”“小周的妹妹”,推出小周不能来自广东,在表格上画×。根据“小王跑步比江苏的运动员快”,推出小王不是来自江苏。根据“沈阳的运动员跑步最慢”“小王跑步比江苏的运动员快”,说明小王不是来自沈阳,推出小王只能来自广东。进而推出小刘不能来自广东。根据“小周比江苏的运动员耐力好”,推出小周不是来自江苏,则小周来自沈阳,那么小刘来自江苏,对应A项。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根据“广东的运动员是独生子”“小周的妹妹”,推出小周不是来自广东,排除D项。根据“小王跑步比来自江苏的运动员快”,推出小王不是来自江苏,排除C项。根据小王来自广东,排除B项。
9.近日多家媒体报道,成都某实验中学启动“在参与中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课题研究,要求学生家长“一学年至少读一本家庭教育类书籍,制订一份家规家训,至少交一本家长课堂笔记,至少参与一次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至少有一次有效的亲子交流”。完成必修课后,家长可以领到一张“家长合格证书”。时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早已是全社会的共识。有人认为这一课题研究能引导家长参与教育过程,避免因家庭教育缺失阻碍学生成长,这所中学的做法值得肯定。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家长手中的合格证含金量到底有多少,需要由科学方法来评判
B.近年来,多所学校把家庭教育抬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却没有把握住教育和学习的本质
C.持证上岗意味着家长不得不在潜移默化之中应对竞争的压力
D.该校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并不高,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最终会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
↓↓↓
问的是“削弱”。论点:这一课题研究能引导家长参与教育过程,避免因家庭教育缺失阻碍学生成长,这所中学的做法值得肯定。“这一课题”指成都某实验中学启动“在参与中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要求家长读书,制订家规家训。削弱:家长参与不了,对学生成长不好。A项说明含金量未知,评判结果不明确,且“含金量”与“课题研究对孩子是否有好处”无关,排除。B项“多所学校”是否包括成都某实验中学不明确,如古代匕首是否是青铜器时代不明确,排除。C项“有压力”与论点无关,排除。D项“该校”对应成都某实验中学。“形式主义”说明走形式,无实际应用,削弱论点,当选。
10.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传统外科手术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我国自主研发的聚焦超声手术已经实现了不开刀、不留疤痕,在体外对体内进行手术。聚焦超声手术是将体外无害的低能超声波穿过身体聚焦到体内患处,聚焦焦点的温度瞬间可达60~°C,使患处的细胞及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有些人认为这么高的焦点温度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观点?
A.传统的开腹手术或者外科手术不会产生焦点温度,非常安全靠谱
B.B超、CT、磁共振、PET这些都是利用超声波或X光等穿透人体,对人体都没有伤害
C.聚焦超声波手术聚焦焦点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医生对于手术的实时监控也可保证只杀害肿瘤细胞
D.坏死组织被聚焦超声高温杀死后,机体会自动启动自愈系统,从而将坏死组织进行识别、包围,进而将其分解、吞食、吸收
↓↓↓
↓↓↓
问的是“削弱”。论点:有些人认为60-°C的焦点温度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害。削弱:60-°C的温度不会给患者造成危害,无对应选项。论据:聚焦超声手术是将体外无害的低能超声波穿过身体聚焦到体内患处,聚焦焦点的温度瞬间可达60-°C,使患处的细胞及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效果。A项“传统的手术”与题干“聚焦超声手术”不一致,且不存在焦点温度,是无关项,排除。B项未提及“聚焦超声手术”“焦点温度”,是无关项,排除。C项说明温度虽然高,但医生能做到只杀害肿瘤细胞,不杀害正常细胞(人体细胞由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构成),即不能对患者造成危害,只治病,没有副作用。“手术原理”说明高温,是削弱项,当选。D项说明肿瘤细胞如何被消化吸收,但未提及对患者的危害、影响,排除。如人左腿受伤,会自己痊愈,但未提及对人体其他正常组织是否有伤害,因此是无关项。该项也可以理解为解释论据,但不能削弱,排除。
11.一个瑞典的科学家小组使用了超过万瑞典人的国家登记信息,来调查养狗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联。在12年的随访中,与独居不养狗的人相比,独居的狗主人死亡风险降低了33%,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11%。据此,该研究小组认为,养狗有益于独居人士的身体健康。
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研究小组观点的是:
A.那些养狗的人相比没有养狗的人而言,生活条件更优渥而且有经常健身的习惯
B.狗的活动会改变家庭环境,带来一些新的细菌,进而影响人体内的细菌分布
C.对于有狗或者其他宠物的家庭来说,他们的孩子的免疫能力会更弱,更容易受过敏,气喘和哮喘之苦
D.与那些结婚多年养狗的人相比,单身养狗的人患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更高
↓↓↓
↓↓↓
问的是“反驳”,削弱题。观点:养狗有益于独居人士的身体健康。削弱:养狗对独居人士的身体不好,但无对应项。论据(调查):与独居不养狗的人相比,独居的狗主人死亡风险降低了33%,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11%。论据说明养狗有好处。A项“生活条件更优渥而且有经常健身的习惯”说明可能是由于生活条件好、经常健身,导致身体健康,属于他因削弱,保留。B项“细菌”不明确是否好坏,“影响”也不明确对人是好是坏,是不明确选项,排除。C项“他们”说明家庭不是一个人,而题干话题为“独居的人”,是无关项,排除。D项将“结婚多年养狗”与“单身养狗”作比较,但结婚不等于不独居,单身不等于独居,结婚可能与老公/老婆分居,单身也可能与父母一起住,这是“坑”选项。该项也可以理解为偷换概念,排除。
1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深深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树立一种立足于民族文化、合乎时代精神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今天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广大教师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得以确认,学校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缺失国家观念的世界公民是不存在的,不懂得爱国的公民,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活动主体。
由此可以推出:
A.只要树立了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能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B.只有懂得爱国的公民才是社会活动的真正主体
C.如果立德树人的要求在学校没有落实,一定是广大教师没有确认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D.若在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则可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
↓↓↓
问的是“可以推出”,题干存在逻辑关联词,属于翻译推理题型。翻译题干:1必要条件/前提放在箭头后,后推前,实现爱国教育→树立爱国主义精神。2“只有......才......”,后推前,落实立德树人→教师确认教育价值。3“不......不......”,后推前,真正社会主体→懂得爱国。A项“只要......就......”,前推后,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实现爱国教育,肯定1的后面,肯后无确定结论,排除。B项“只有......才......”,后推前,真正社会主体→懂得爱国,与3相同,当选。C项“如果......一定......”,前推后,-落实立德树人→-教师确认教育价值,否定2的前面,否前无确定结论,排除。D项“若......则......”相当于“如果......那么......”,前推后,落实立德树人→实现爱国教育,分别为12的前面,无法推出,排除。
13.近三年来,内医院放疗科和化疗科收治了例放化疗之后白细胞下降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用马铃薯汁和蒸馏水对患者进行了为期49天的治疗,实验结果表明:每天饮用马铃薯汁的患者白细胞提升的数量明显多于每天饮用蒸馏水的患者。研究人员认为:饮用马铃薯汁可提升免疫力抑制癌细胞。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人体的癌变
B.喜欢吃马铃薯的人患癌症的机率不比不吃马铃薯的人低
C.马铃薯中含有人类所需的18种氨基酸、16种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以及多糖和真蛋白
D.马铃薯汁在提取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能提取出马铃薯中大多数有效营养成分
↓↓↓
↓↓↓
问的是“支持”,加强题。论点:饮用马铃薯汁可提升免疫力抑制癌细胞。论据:每天饮用马铃薯汁的患者白细胞提升的数量明显多于每天饮用蒸馏水的患者。论据话题是白细胞数量,论点话题是抑制癌细胞,论点与论据不一致,考虑搭桥,对应A项,解释为什么白细胞数量高可以抑制癌细胞,当选。B项“吃马铃薯”与论点“喝马铃薯汁”不一致,“不比不吃马铃薯的人低”说明吃马铃薯的人与不吃马铃薯的人患癌症的机率可能相同,或比不吃马铃薯的人患癌症的机率高,是削弱项,排除。C项说明马铃薯很好,但未说明可以抑制癌细胞,是无关项,排除。D项“有效营养成分”不表示能抑制癌细胞,排除。
14.一直以来煤炭消费过程都会带来严重的污染物排放问题,公众对空气污染的担忧也越来越大,世界各国纷纷计划制定严格的煤炭消费限制政策,并逐步发展其他能源。对此,有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全球煤炭年消费量将呈下降趋势。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能够削弱上述观点的是:
A.各国减少煤炭消费不单是因为污染问题,成本也是重要原因
B.去年只有两个煤炭消费大国的煤炭消费量出现大幅增长
C.截至今年,世界各国的煤炭消费总量仍呈现增长趋势
D.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已成熟,目前已经能够大范围应用
↓↓↓
↓↓↓
问的是“削弱”,削弱题。论点:有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全球煤炭年消费量将呈下降趋势。论点是推测/建议/预测,一般不直接削弱论点,因为未来或过去是什么样子不明确。论据:煤炭消费有污染排放问题,公众 15.人体通过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这两种酶来分解酒精。大部分人的乙醇脱氢酶数量和活性都差不多,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比较多。与外国人相比,大多数中国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数量比较少、活性比较差,而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会使乙醛分解较慢并在人体内存留时间较长。
由此可以推出:
A.受酒精分解酶影响,中国人体内酒精存留时间一定比外国人长
B.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酒精代谢能力和酒精分解酶数量
C.乙醛脱氢酶活性比较好的外国人占所属国家总人口的比例高于中国人
D.人体内乙醛脱氢酶数量和活性越高,酒精的分解速度就越快
↓↓↓
↓↓↓
问的是“可以推出”,题干无逻辑关联词,是日常结论题型。题干中出现两种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将大多数中国人与外国人作比较。A项“一定”太绝对,题干中未提及酒精存留时间长短的问题,选项是“中国人与外国人对比”,题干为“大多数中国人与外国人”,排除。B项符合题干“大部分人的乙醇脱氢酶数量和活性都差不多,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比较多”,保留。C项“比例”在题干中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乙醛脱氢酶数量高影响乙醛的分解,但推不出酒精的分解速度快,因为酒精分解速度还受乙醇脱氢酶的影响,片面,排除。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sx/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