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线全身热疗加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
近年来,继美国、德国、日本、墨西哥等国使用全身热疗治疗恶性肿瘤取得较好效果后,我国也渐开展起这项治疗技术。作者使用全身热疗配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针对化疗药物选择、应用时间及疗效、毒副作用进行了观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5例,其中胰腺癌3例,胃癌3例,原发性肝癌3例,结肠癌1例,乳腺癌1例,卵巢癌1例,肺癌术后骨转移1例,前列腺癌1例,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癌1例;年龄在34~69岁不等,中位年龄49岁,男12例,女3例;卡氏评分70~分不等,平均80分。
1.2 方法 治疗前均进行如下检查:头颅CT、肺功能测定、心电图、胸部CT或胸部X线片、腹部B超或腹部CT、肝肾功能、血生化及血常规、血凝试验等。对伴有脑水肿、肺纤维化明显的列为禁忌。根据疾病种类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化疗方案,据其药物代谢的特点决定热疗术中使用的时机,5-FU、EPI、DDP、L-OHP等在术中进入恒温期使用,CTX在进入恒温前使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行CT或B超检查,观察原发灶、转移灶大小变化,观察疼痛有无减轻,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即卡氏评分的变化,监测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15例中,有1例前后行3次热化疗,其余14例均行1次治疗。其中病灶最大径与最大垂直径乘积缩小50%以上者(PR)4例,占26.7%,病灶无变化或缩小不足50%者(SD)9例,PR+SD为85.6%,病情恶化(PN)2例;治疗后卡氏评分提高10~20分者7例,降低者3例,无变化者5例;7例伴疼痛的患者治疗后有3例疼痛消失,3例疼痛缓解,占85.7%,1例治疗前后无变化;肿瘤标志物除3例原发性肝癌AFPμg/L无变化外,余12例相应肿瘤标志物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2.2 毒副作用 15例中,2例消瘦患者因升温时间过长,治疗结束后出现骶尾部褥疮;1例因动脉测压管盘旋压在左肩部致局部Ⅰ度烫伤,其余12例均无烫伤发生;2例治疗前有支气管炎性症状者,拔除气管插管后分泌物较多;2例在苏醒过程中出现呕吐,3例患者术后并发尿道炎,经及时处理症状改善。
3 讨论
全身热疗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相继研制出相对低毒副作用、性能比较可靠的实验型全身热疗机或全身热疗设备,使肿瘤全身热疗在美国、德国、日本、墨西哥等许多国家得以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ET-SPACETM全身热疗机在我国生产应用已近五年,其治疗肿瘤的主要机制包括:(1)增强化疗疗效[;(2)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和转移倾向;(3)刺激免疫系统的功能;(4)增强放疗疗效;
(5)对骨髓具有保护作用;
(6)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本资料表明,1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经全身热化疗治疗后,PR4例,占26.7%(4/15),SD9例,占60%(9/15),PR+SD86.7%,与全国使用ET-SPACE全身热疗多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68%结果相近;卡氏评分提高7例,稳定5例,80%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我们对不同部位的肿瘤分别进行CEA、AFP、CA、CA、CA、PSA等标志物监测,80%治疗后指标下降。7例癌痛患者,6例疼痛缓解,占85.7%(6/7)。
全身热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尿道炎的发生率较高,原因可能与加热期导尿管留置水囊加热持续对膀胱壁的热刺激有关。对于消瘦的患者,尽量缩短升温时间,减少骶尾部压迫,防止褥疮的发生。另外,在适应证的选择上注意:恶性肿瘤合并门脉高压的患者,有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预后较差,不宜热疗;卡氏评分60分,预计寿命3个月的肿瘤患者也不宜选用。
珍惜生命,从磁疗开始星显集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sx/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