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是如何治愈癌症的
本文转自科学网博客
一提起化疗,大家可能先想到的是化疗可怕的毒副作用。化疗确实会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但化疗之所以成为一种常规的癌症治疗手段,是建立在大量的临床数据基础上的。化疗的合理使用能给病人带来显著的治疗效果,对患少数癌症的部分病人甚至能够治愈。
除了毒副作用,化疗的问题是经常无法避免的耐药复发。耐药是化疗非常普遍和严重的问题,多年来吸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提出了多种抗性机制,但基于这些机制的药物都没有通过临床试验的检验。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痴迷于肿瘤细胞抗药的分子机制,试图找到封闭抗药性的办法。人们这样做是基于一种认识:化疗是通过杀伤肿瘤细胞产生疗效的。当看不到病人的肿瘤对化疗继续应答时,自然就想到肿瘤细胞产生耐药,化疗药杀不死肿瘤细胞了!其实这种认识可能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是化疗产生疗效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化疗到底是怎么产生疗效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从来没有被认真回答过。因为人们一直简单的认为化疗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产生疗效的。
化疗产生持久的疗效、甚至治愈的疗效离不开免疫的参与。虽然目前还缺乏直接的临床证据支持,但有很多间接的证据。比如用过癌症疫苗的病人对化疗的应答好于没有用过疫苗的病人,病人肿瘤免疫细胞浸润与化疗预后相关等。最直接的证据来源于动物实验。要想证明免疫是否参与化疗过程以及对疗效贡献的大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化疗过程中把免疫拿掉,然后看化疗的效果是否受到影响。最简单的实验设计,只需两组小鼠,一组正常,一组T细胞缺陷。两组小鼠接种同样的肿瘤细胞,接受同样的化疗治疗。结果发现,两组小鼠之间疗效差别非常之大。在免疫正常的小鼠上可以治愈的肿瘤,在T细胞缺陷鼠上变得不能被治愈。这个简单的实验就充分证明了免疫参与化疗过程,并对疗效有很大贡献。
如果承认免疫参与了化疗过程,并对疗效有决定性的贡献,就会自然引出另一个问题:当病人的肿瘤不再对化疗应答时,是肿瘤细胞真的抗药了,还是免疫没有参与?同样,这个问题也缺乏直接的临床的证据,但有间接的证据。比如,当一线治疗失败后,换用不同杀伤机制的二线化疗药,病人的应答率会显著降低,以及从发生耐受的病人身上取下的肿瘤样本在体外实验中并不都具有耐药性等。这个问题也可以用动物实验清楚的证明。免疫正常的小鼠接种肿瘤后,给予化疗治疗,肿瘤产生应答,和病人一样,一段时间后小鼠肿瘤发生复发,再次给予同样的化疗治疗。当给到第三次时,小鼠的肿瘤不再应答,重现了病人的情况。这时,取小鼠肿瘤检测,发现肿瘤中检测不到T细胞,说明免疫没有参与。进一步证明肿瘤细胞是不是真正耐受了,很简单,把耐受的肿瘤取下,重新接种到新的小鼠,给予与先前同样的化疗药,观察疗效。接到新小鼠的肿瘤依然对化疗有应答,并没有耐受!由此可见,如果免疫不参与化疗过程,即使肿瘤细胞没有发生抗药突变,依然可以观察到临床的耐药现象。
以上发现不但为化疗疗效产生和耐药机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而且对临床实践具有直接可行的指导意义。在化疗中保护和加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将显著增加化疗的效果,阻止或推迟耐药的发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jj/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