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化疗方案及如何应对不良反应
肺癌化疗药物主要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目前所采用的药物一般称作三代化疗药物。铂类主要是顺铂和卡铂,两者在临床上使用最多,这两种药只选择一种。除了铂类以外,目前常用的药物还有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紫杉醇、培美曲塞、多西他赛。其中培美曲塞一般建议用于非鳞癌,如腺癌和大细胞癌,鳞癌并不适合使用培美曲塞。医生会根据患者病理类型和患者的特点选择上面的药物。吉西他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副作用是血小板减少,这一点应尤为注意。培美曲塞是近些年比较推崇的一种药物,其在保证对腺癌有效的基础上,主要优点是副作用小(如很少脱发),更重要的是血液学副作用明显减低,这样就能够使患者的不良反应更轻,更有利于化疗的进行。如果患者既往有肾脏病变,那么医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卡铂联合其他一种化疗药物。如果患者比较担心脱发,可以选择培美曲塞这种脱发作用很轻的药物。
上面这几种化疗药物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由于化疗敏感性较高,使用药物与上述药物略有不同。最常用的化疗方案是依托泊苷+顺铂。此方案尽管使用很多年了,但是经临床证实疗效能够超越这个方案的药物还没有找到。某原因是对大多数初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都会对这个方案有效。近年来将伊立替康用于小细胞肺癌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肺癌的化疗方案有哪些?根据化疗的目的,化学疗法可分为姑息、辅助和新辅助化学疗法。
(1)姑息化疗:以最大限度杀灭体内肿瘤细胞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类化疗的患者一般为晚期肿瘤,多有远处转移和多发转移;或者局部肿瘤侵袭主要脏器和血管,无法手术切除;或因患者存在严重的手术禁忌证,不适宜采取手术治疗。
(2)术前化疗或诱导化疗:在手术或局部放疗前使用的化疗,达到使肿瘤缩小、增加手术切除率、缩小手术范围或提高放疗疗效的目的。这类患者一般尚无远处转移病灶或仅有孤立转移病灶,但局部肿瘤相对较晚,不宜手术切除;通过辅助化疗和(或)放疗,有可能使肿瘤缩小到适宜手术切除。
(3)辅助化疗:在手术或放疗后,对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或残留病灶进行化疗,以达到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目的。这类患者多为手术后患者,体内大部分肿瘤已被切除,但肿瘤分期偏晚,有微小肿瘤残留的可能,需要通过化疗干预。
化疗前需要进行哪些检查?对于未确诊的初治患者,首先需行支气管镜检查、针吸细胞学检查、纵隔镜检查等,并取病理以明确肺癌诊断及病理类型,行MRI、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超声或PET-CT等检查,以明确全身其他部位有无转移,行血生化、相关肿瘤标志物、流行病学及常规检验、心电图检查,以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是否适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对于再次化疗的患者,每次化疗前需行血生化、相关肿瘤标志物及常规检验、心电图检查等。
肺癌化疗常见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粒细胞减少),导致出血、感染等;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皮肤黏膜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心功能异常;神经功能异常;电解质异常等。
(1)骨髓抑制。造血功能障碍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一种副反应。血液毒性反应化疗药物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引起周围血液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此时患者很容易感到乏力、精神淡漠、反应迟钝,更严重的是引起感染,如败血症,其次是引起出血倾向,表现为鼻出血、病灶出血、皮下出血或内脏出血,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遵医嘱定期检查血常规,严密观察血象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慎重化疗或立即停药)。通常白细胞<2.0×/L、粒细胞<1.0×/L、血小板<50.0×/L、血红蛋白<80g/L,需要对症处理,必要时输入新鲜血或成分血;严重的白细胞减少患者,最好进入无菌防护设备室。患者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做好心理疏导,减轻思想顾虑。
(2)胃肠道反应。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75%的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毒性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伴随周身不适感,严重者会引起脱水,致使营养“入不敷出”。按照发生时间,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通常可以分为急性、延迟性、预期性、突破性及难治性5种类型。对于延迟性呕吐,以药物控制为主;对于急性呕吐、预期性呕吐、突破性呕吐,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根据患者的反应程度,在化疗前给予不同类型的止吐药。
对于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的预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非药物性预防,首先,加强心理护理,恶心呕吐是化疗患者最为恐惧的症状,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说明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是可以控制的,积极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及紧张焦虑情绪。其次,加强饮食护理,正确指导患者饮食。化疗前进食清淡、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及饮冷水,多食蔬菜和水果,适当增加活动,防止便秘,化疗前12小时限制饮水;第三,采用心理暗示、感觉转移疗法有助于减轻恶心呕吐,如化疗过程中含口香糖及糖块,让患者去看电视、听音乐等。
药物性预防,目前已证明加大止吐剂的剂量,改变给药时间或止吐剂的联合应用均能有效控制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
(3)心脏毒性。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肺癌常用化疗药可引起心脏毒性。近期急性心脏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常是可逆的。迟发的心脏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化疗前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以便决定化疗方案。可采用心电图、左心室射血分数、动态心电图等监测以早期发现心肌损害,根据病情给予保护心肌、抗心律失常、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
(4)脱发。由于多数抗癌药物对癌细胞的选择性作用仍不理想,在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对生长较快的组织器官,如骨髓、淋巴细胞、胃肠道黏膜、毛囊等,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抑制与损伤。某些抗癌药物在阻止肿瘤细胞的同时,又可抑制毛球的有丝分裂,使毛根细胞不能更新而致脱发。
脱发常常发生在化疗2~3周后,目前尚未见有关使用药物来减轻及预防脱发的报道。常采用头置发带、止血带阻断法,头颈部使用海绵持续冷敷及使用冰帽等方法,使局部血流受阻或缓慢,以减少化疗药物对毛囊的抑制及损伤,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轻脱发。化疗后患者出现毛发脱落,停药后一段时间恢复正常,患者可暂戴假发,出现皮肤瘙痒可搽止痒药,切勿抓挠。
(5)手足综合征。肺癌常用药物中多西紫杉醇及一些新型的多靶点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可引起手足皮肤反应。当发现患者手掌和足底皮肤有轻度充血伴刺痛时,应首先明确诊断。手足综合征虽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却能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时有因不良反应而减量或停药甚至更换治疗方案的情况发生。
确诊为手足综合征后,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的剂量,严重时应及时停止给药,并辅以维生素B6治疗。同时告知患者多饮水,每天至少饮水2.5L,以加快机体对药物的排泄,降低其对肾脏的毒性。手足综合征是一种能够治愈的不良反应,且愈后不影响手足美观。
如何预防化疗不良反应?从患者角度来说,化疗前需要调理好身体的基本状态,保持良好的睡眠、饮食及大小便,并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从医生角度来说,化疗前及化疗过程中会给予保护胃黏膜、止吐等治疗,预防及减轻化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更多阅读:关于癌症的最强深度科普,看了脑洞大开
更多阅读:什么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有哪些作用?
更多阅读:放疗能治疗哪些肿瘤?放疗有哪些类型?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btongnian.com/hljj/1600.html